讓我震撼的三星堆
在我的家中,收藏著一個金色的小藝術(shù)品,它是一個奇異的穿著長袍的古人造形。我偶爾看它一眼,覺得眼熟,好像在哪本書中見過這個圖片,但是想不起到底是什么。
今年夏天,我去書店,看到新上架的一本書,發(fā)現(xiàn)這本書中的圖片正是我家的小人模型,原來它叫青銅大立人,是三星堆的出土文物,現(xiàn)在是國寶級別呢。那么,今天就讓我聊一聊這個大立人,聊一聊讓我震撼的三星堆。
很多人都聽說過三星堆,也有的在歷史教課書里看到過三星堆出土文物的照片,還有的實地去過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參觀過,但是大部分人還是不太了解三星堆到底是怎么回事。別說普通人,就是專家,現(xiàn)在對三星堆也沒有一個絕對敢說成是正確的解讀。
讓我們先來看一看熟悉的一首詩,大詩人李白的杰作《蜀道難》前四句——
噫吁嚱!,危呼高哉!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相信這幾句詩大家都很熟悉,在中國,一個人但凡受到過中學教育程度,都會聽說過這首詩,讓我們看看下面這兩幅圖,表現(xiàn)的就是難于上青天的蜀道。
大家是熟悉這幾句詩,可是我問一下,詩中的蠶叢和魚鳧,有人知道是什么意思嗎?其實,它指的正是三星堆。奇怪嗎?聽我解讀。
三星堆遺址,位于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地處馬牧河南北兩岸的二級階地上,距市區(qū)7公里。其文化遺存廣泛分布在南興鎮(zhèn)三星村、真武村、回龍村及三星鎮(zhèn)仁勝村、大埝村,遺址范圍達12平方公里以上。
所謂“三星堆”,就是在南興鎮(zhèn)的三星村內(nèi),一段約為兩百米長的“土梁埂”上起伏相連的三個黃土堆,因其形如星辰,故稱三星堆。而在它的北面,就是1929年燕家院子發(fā)現(xiàn)玉石器的猶如一彎新月的臺地月亮灣。
1929年,一位名叫燕道誠的普通農(nóng)民,因偶然的機緣,在不經(jīng)意間叩響了沉睡了四千多年的一個遠古國度的門扉,成為發(fā)現(xiàn)三星堆的第一人。那年春天,燕道誠與兒子燕青保在挖車水溝準備安放水車時,無意間挖出了一塊色彩斑斕的玉石。燕道誠認定,下面一定埋有寶物,于是他們不動聲色,悄悄覆土掩埋。待到夜深人靜時,燕家人返回水溝,取出400多件玉石器。
一年后,燕道誠將部分玉石器饋贈親友及鄉(xiāng)鄰……廣漢出土玉石器的消息不脛而走,這立即引起了東西方學者的重視與關(guān)注。 1931年,華西大學美籍教授戴謙和等人,在董宜篤和陶宗伯的陪同下,對月亮灣進行了考察、拍照。
1934年春,在征得四川省教育廳同意后,廣漢縣國民政府邀請華西大學博物館副館長林名均和美籍教授葛維漢,率考古隊進駐三星堆進行調(diào)查發(fā)掘。當時發(fā)掘出土文物600多件,全交由華西大學博物館收藏。此后,燕道誠亦將部分文物捐贈給華西大學博物館。這便是歷史上第一次對三星堆遺址一帶文化遺存的正式發(fā)掘。自此,引發(fā)出半個多世紀的三星堆遺址考古。
1980年以來,四川省博物館、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學歷史系與廣漢市文化部門合作,又對三星堆遺址進行了10余次的試掘和發(fā)掘工作,前后共揭露文化遺存約4000余平方米,試掘城墻夯土1000余平方米。比較重要的有1980-1986年三星堆Ⅰ、Ⅱ、Ⅲ區(qū)的發(fā)掘;1986年三星堆Ⅱ區(qū)兩個祭祀坑的發(fā)掘;1988-1989年東城墻的發(fā)掘;1991-1992年西城墻的發(fā)掘;1995年南城墻的發(fā)掘:1997年11月-1998年5月仁勝村土坑墓的發(fā)掘等。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明顯與其他地方出土的文物有著較大不同,很多人疑惑,三星堆文明是來自西方的嗎?三星堆文明與西亞近東文明有密切聯(lián)系,這是毋庸置疑的。 所有看過三星堆出土文物的人都會產(chǎn)生視覺沖擊,因為它和我們習以為常的對中華文明的認知太不一樣,甚至有人認為這是天外來客,是外星人留在大地上的遺響。
凄美的神話、奇異的縱目、怪譎的面具、夸張的立人、鬼謎的神壇……構(gòu)織成探秘者心中無數(shù)的問號;而宏偉猶存的古城遺跡、精美絕倫的國寶重器、巧奪天工的制作工藝、高度發(fā)達的青銅文明……帶給覓古者的是無數(shù)個感嘆、震撼與謎惑,這是余秋雨心中的霧中王國三星堆。秋雨先生說,“偉大的文明就應該有點神秘,中國文化記錄過于清晰,幸好有個三星堆。”
三星堆是華夏本土文明嗎?范勇先生《解謎三星堆》書里對此做了詳細的闡釋。
《解謎三星堆》是建立在學術(shù)研究基礎(chǔ)上的探秘解謎之書。具體而言,這本書依據(jù)三星堆文明特點、文明發(fā)生背景、文明興衰的考證和邏輯推理,層層遞進, 按次第分別描述,分為甲乙丙三編。
甲編為“你所不知道的三星堆文明”,將三星堆文明,按考古出土的青銅、陶器、玉器、石器、金器等物證,以及歷史文獻記載,相互印證,再加以條分縷析,梳理出諸多不為大眾甚至業(yè)內(nèi)專家了解的三星堆文明屬性和特征,并且與相關(guān)文明、文化做了比對,挖掘出影響三星堆文明的諸文化因子,為解謎三星堆做好了前期準備。
乙編為“探索文明之源”,依據(jù)三星堆文明發(fā)生發(fā)展的時間段,上溯到更早的中華文明起源發(fā)生的時間段,將中華大地上的文明起源、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發(fā)展趨勢做簡明扼要的分析,以此展開宏大中華歷史舞臺,點明了三星堆文明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
丙編為“三星堆文明的來龍去脈”,正式解謎。以中原華夏族與江漢苗蠻族的沖突與戰(zhàn)爭,“竄三苗于三危”的歷史事件起首,引出夏人、有緡氏、三苗的關(guān)系和他們沿岷江南遷的事實,再以蠶叢、柏灌、魚鳧部族的形成為契機,解說他們?nèi)绾蝿?chuàng)立的三星堆文明,做了可信的論證;并對“蜀”與古蜀人的形成、氐人、岷山岷江的得名、古蜀人南遷等予以考證;對三星堆文明的政體、權(quán)力運作,文明如何盛極而衰,國破后三星堆古蜀人的消散,去向哪里,依據(jù)物證史料,合乎邏輯的判斷推理。
作者——范勇
范勇先生1978年考入四川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yè),獲學士學位、碩士學位。曾就職于北京故宮博物院,他的書中詳細介紹了古蜀國的來龍去脈。
上古時,居住在古青藏高原的與黃帝族裔有淵源的氐羌系部落向東南遷居,進入了岷山地區(qū)和成都平原。后人將這些居住在岷山河谷的人稱為蜀山氏。后來,蜀山氏的女子嫁給黃帝為妃,生下兒子蠶叢,蠶叢在四川平原建立了古蜀國。 古老的蜀國有四代王。分別是蠶叢、柏灌、魚鳧和望帝。據(jù)此書考證,三星堆文明主要由前三代王國創(chuàng)建。
傳說第一代王是教會蜀人“種桑養(yǎng)蠶”的蠶叢,他受到古蜀先民崇拜,被擁立為王。后世人景仰他,奉他為蠶桑紡織業(yè)鼻祖之一。史載,蠶叢最早居住在“岷山石室”中。據(jù)此,人們推測蜀人最早居住在岷江上游地區(qū),后來才順江而下,遷居到成都平原一帶。 甲骨文的“蜀”,上半部為縱目,下半部為吐絲之蠶,因此推斷,“蜀”很可能與蠶叢有關(guān)。
凸目銅面具——蠶叢神像,神的化身
第二代蜀王名叫柏灌。傳說柏灌是一種鳥,大概就是一個以鳥為族名或圖騰的部族。在成都附近還相傳有柏灌王墓。中國人無比熟悉《西游記》,其中的齊天大圣孫悟空家喻戶曉,美猴王七十二變,打遍天下妖魔鬼怪,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兒,什么玉皇大帝,什么如來伄祖,什么閻王老子,孫大圣全都不怕。但是,整個《西游記》中,孫悟空就怕一個人,這個人就是二郎神楊戩。孫悟空有七十二變,二郎神有七十三變,比孫悟空多一變,而且兩人曾師從一個師傅普提祖師,無論孫悟空如何變幻,總能被二郎神識破。二郎神的梅山六圣及手下百怪還放火燒了孫悟空的花果山,看著滿山遍野徒子徒孫的尸體,那孫大圣是平生不下淚,于此泣無窮啊。
而這個讓孫大圣害怕的二郎神楊戩,就是柏灌人。二郎神領(lǐng)地就指灌口,又稱二郎神又稱二郎真君,灌口二郎。大家看所有有關(guān)二郎神的圖像及戲劇舞臺造型,都是三只眼,中間有一個縱目,而三星堆出土的人面具中,很多縱目造型。
在咱們山東濟南最美麗的大明湖畔,有二郎神祠,那二郎真君還整日受著咱濟南人的香火和貢祀。
第三代蜀王叫魚鳧。魚鳧是一種水鳥,也就是魚鷹,四川俗稱“魚老鴰”,以善捕魚而被家養(yǎng)。在三星堆遺址北面的雁江,現(xiàn)今仍可見到入河捕魚的魚老鴰。在三星堆遺址中,出土了數(shù)以百計的 “鳥頭勺把”陶制舀酒器具。勺把上的鳥造型與現(xiàn)在的魚鷹非常相似,由此推斷這些器物是魚鳧王朝時期留下來的。還有一種可能是“魚”部族和“鳧(即鳥)”部族聯(lián)合而形成的“魚鳧”部落,建立了魚鳧王朝。在三星堆出土的舉世聞名的金杖上,就繪有一幅“魚”、“鳥”組合的圖案。
連座2.62米高的青銅立人像,或許就是古代蜀國的國王兼神巫之長的造像。
青銅奴隸跪像
2014年6月,李克強總理訪問希臘,做為國禮向希臘贈送青銅縱目面具仿制品,克強總理說,中國的三星堆文明與古希臘文明一樣燦爛。
下同這張圖希臘雅典國立考古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阿伽門農(nóng)黃金面罩,
由德國考古學家海因里斯·施里曼1876年發(fā)掘,當時,施里曼發(fā)生了他那句震驚歐洲的名言:“我凝視著阿伽門農(nóng)的臉龐。”阿伽門農(nóng)是《荷馬史詩》中特洛伊戰(zhàn)爭中希臘聯(lián)軍統(tǒng)帥,大名鼎鼎。
2015年5月,克強總理訪問秘魯,向秘魯贈送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復制品,總理說,中國的三星堆文明與瑪雅文明同樣輝煌。
今年2月27日,馬云參觀了三星堆,遇到撞臉面具,被戲稱為尋根之旅。據(jù)馬云說,他2004年就想去看三星堆,直到今年才去成??梢娙嵌褜λ奈卸啻?。而且馬云此行過后還與四川省政府簽署了一攬子合作協(xié)議。
考古界有“中華文明滿天星斗”說,意指中華文明的融合和包容。
三星堆文明,不是天外來客,而是融合了西亞蘇美爾文明,華夏文明,等的一種泛化了的文明,
三星堆文明,這個華夏民族4000多年前最偉大的文化藝術(shù)的結(jié)晶,上千件稀世之橫空出世,轟動了全世界!被國外媒體廣泛認為“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考古發(fā)現(xiàn)”、“比著名的中國兵馬俑更要非同凡響”。
我們看著這些文物圖片,是不是也仿佛凝視著古蜀國蠶叢王、柏灌王、魚鳧王們的臉龐?網(wǎng)友們,哪一天說不定我們攜手有緣相見三星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