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啪aⅴ永久无码精品毛片_91精品91免费观看_99热精品国产女和黑人_青青草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

歡迎來訪 東昌府新聞網(wǎng)-聊城視音頻新聞門戶網(wǎng)站

手機(jī)網(wǎng)站  |   幫助中心

首頁 > 文藝天地 >菅曉慧談藝錄

跟著李白走親戚——從121首李白寫給親友的詩文中聽他自己破解身世之謎

作者:東昌府新聞網(wǎng) 發(fā)表于:2021-02-03 14:06:26  點擊:

跟著李白走親戚46.png

朋友們,跟著李白走親戚寫到這里,此前的文字是在李白自己的詩文里講到這些親人,并從這些親人的角度對李白的身份進(jìn)行解讀。除去親人,李白還有一些朋友,在這些朋友的文章中,仍然有對李白身份的講述。我們要想全面了解李白,還應(yīng)該聽聽他的朋友們怎么說。

文章較長,我特分為兩部分發(fā)布。

因為唐時與李白本人有過接觸的李陽冰,魏顥等人,曾親睹李白風(fēng)采,還有與李白有通家舊誼的范傳正,裴敬等人出于對李白的傾慕,都寫有李白的事跡身世介紹,我把這些極其珍貴的史料也附于文中,通過這些文章對李白身世進(jìn)一步做出我的解讀。

《草堂集序》

                 宣州當(dāng)涂縣令李陽冰撰

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jì)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蟬聯(lián)圭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為名,然自窮蟬至舜,七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神龍之始,逃歸于蜀,復(fù)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稱太白之精得之矣。

不讀非圣之書,恥為鄭、衛(wèi)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辭。凡所著稱,言多諷興。自三代已來,風(fēng)騷之后,馳驅(qū)屈、宋、鞭撻揚(yáng)、馬,千載獨步,唯公一人。故王公趨風(fēng),列岳結(jié)軌;群賢翕習(xí),如鳥歸鳳。盧黃門云:陳拾遺橫制頹波,天下質(zhì)文翕然一變,至今朝詩體,尚有梁、陳宮掖之風(fēng)。至公大變,掃地并盡;今古文集,遏而不行。唯公文章,橫被六合,可謂力敵造化歟!

天寶中,皇祖下詔,征就金馬,降輦步迎如見綺、皓。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diào)羹以飯之,謂曰:卿是布衣,名為朕知,非素蓄道義何以及此?置于金鑾殿,出入翰林中,問以國政,潛草詔誥,人無知者。丑正同列,害能成謗,格言不入,帝用疏之。公乃浪跡縱酒,以自昏穢。詠歌之際,屢稱東山。又與賀知章、崔宗之等自為八仙之游,謂公謫仙人,朝列賦謫仙之歌,凡數(shù)百首,多言公之不得意。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賜金歸之。遂就從祖拜留采訪大使彥,請北海高天師授道箓于齊州紫極宮。將東歸蓬萊,仍羽人駕丹丘耳。

陽冰試弦歌于當(dāng)涂,心非所好,公遐不棄我,扁舟而相歡。臨當(dāng)掛冠,公又疾殛。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余為序。論《鄭睢》之義,始愧卜商;明《春秋》之辭,終慚杜預(yù)。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當(dāng)時著述,十喪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時寶應(yīng)元年十一月乙酉也。

跟著李白走親戚1007.png

來看譯成的白話文——

李白,字太白,是隴西成紀(jì)人,涼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孫。家族累世為官,家世非常顯赫。中世由于無辜的罪名,被貶謫到了條支,改名換姓隱居下來。不過祖先從窮蟬到舜的時代,五代人都是老百姓,名聲沒有多顯赫,真是令人嘆惜。唐代神龍(唐中宗年號)年初,從條支逃回四川,又對著李樹生下了伯陽(伯陽,即老子。李耳字伯陽,號老聃。李姓人奉老子為祖先。此用老子代指李白)。孩子生下來的那天晚上(驚姜,用《鄭伯克段于鄢》中姜氏生鄭莊公的典故),長庚星(又稱太白星)進(jìn)入夢境,所以生下來就命名為“白”,用“太白”來作字。世人都稱這孩子是太白星的精靈,的確如此。

(這孩子生下來后,)不讀那些不是圣賢寫的書,恥于寫那些淫詞濫調(diào),所以他說的話大多像是神仙說的話。凡是所寫的文章,言語之中多含寄寓之意。從夏、商、周以來,《國風(fēng)》《離騷》之后,繼承并且趕上了屈原、宋玉,超過了楊雄和司馬相如。千年以來,超出絕倫的人,只有李白先生一人。所以王公貴族紛紛傾倒于他,名流也紛紛與他交游;學(xué)子們紛紛向他學(xué)習(xí),就像鳥兒擁戴鳳凰一般。盧黃門說:陳拾遺(陳子昂)提倡改變頹靡的文風(fēng),天下的文章忽然就變了風(fēng)格,可到如今詩歌還是有梁、陳時代宮廷的靡靡之風(fēng)。到了李白才真正有了本質(zhì)變化,靡靡之風(fēng)如同掃地一樣被掃得干干凈凈。古人今人的文集,都沒人看了,只有李白的文章,流行于天下,真說得上是他的能力可與大自然相抗衡啊。

天寶(唐玄宗年號)年間,祖皇帝下詔,征招李白到宮廷中(金馬,漢朝宮殿之門列置金馬,故稱金馬門。喻指朝廷),皇帝親自下階迎接,如同是見了綺、皓(指商山四皓,漢代著名賢人)。用七寶床來賜食,皇帝親手調(diào)和羹湯來給李白吃,對李白說:“你是平民,名聲竟被我知道了,不是平日里道德顯著怎么會這樣?”把李白安置在金鑾殿,可以自由出入翰林院,并向他征詢治國方略,暗中讓他撰寫宮廷詔書,別人并不知道這事。壞人好人同朝為官,因為一些利害關(guān)系就會成為誹謗的借口;忠言不被采納,于是皇帝疏遠(yuǎn)了他。李白于是就放浪舉止飲酒無度,以此來掩飾自己(的雄才大略)。撰寫的詩歌,多次聲稱要隱居(晉謝安隱居?xùn)|山,后來重新做官。成語“東山再起”即用此典故)。又與賀知章、崔宗之等人一并自稱為“飲中八仙”,(賀知章等)稱李白是謫仙人。朝中官員賦謫仙之類的詩歌多至數(shù)百首,大多是寫李白不得意的事。天子知道李白不能夠留下來做官了,就賞賜他許多財寶讓他走了。于是到從祖(從祖,俗稱叔公)時任陳留采訪大使的李彥允那兒,請北海高天師在齊州紫極宮給李白授道箓。打算東歸蓬萊,跟隨神仙一起在丹丘駕車云游而已。

我李陽冰在當(dāng)涂(當(dāng)涂,安徽縣名)任職,當(dāng)官不是我內(nèi)心所喜歡的,李白不以我處在偏僻之地而忘記我,來與我同舟歡游。正準(zhǔn)備卸任時,李白卻患了重病。他寫有書稿上萬卷,還沒有好好編輯。在病榻上把書稿給我,讓我給他寫篇序言。我想,評論《詩經(jīng)》的精義,我比不上卜商(卜商,字子夏,孔子弟子);闡明《春秋》的微言大義,我慚愧比不上杜預(yù)(杜預(yù),晉人,曾注《左傳》)。(引用這兩個典故意思是我李陽冰不敢對李白的作品妄作評論)自從中原發(fā)生戰(zhàn)事,李白逃避戰(zhàn)亂達(dá)八年之久,當(dāng)時所寫的文章,十分之九都遺失了,現(xiàn)在保留下來的,都是從別人那兒收集來的。序文寫于寶應(yīng)(唐代宗年號,762年)元年十一月乙酉日。

李陽冰,明確了李白的宗室后代身份,但對其中“易姓為名”的經(jīng)歷“亦可嘆焉”,只能抱以嘆息。

(此文見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31附錄1序志碑傳12首中的第1首)。


《李翰林集序》

                前進(jìn)士魏顥

自盤古劃天地,天地之氣艮于西南。劍門上斷,橫江下絕,岷、峨之曲,別為錦川。蜀之人無聞則已,聞則杰出。是生相如、君平、王褒、揚(yáng)雄,降有陳子昂、李白,皆五百年矣。白本隴西,乃放形,因家于綿。身既生蜀,則江山英秀。伏羲造書契后,文章濫觴者《六經(jīng)》?!读?jīng)》糟粕《離騷》,《離騷》糠秕建安七子。七子至白,中有蘭芳。情理宛約,詞句妍麗,白與古人爭長。三字九言,鬼出神入,瞪若乎后耳。白久居蛾眉,與丹丘因持盈法師達(dá)。白亦因之入翰林,名動京師?!洞簌i賦》時家藏一本,故賓客賀公奇白風(fēng)骨,呼為謫仙子。由是朝廷作歌數(shù)百篇。上皇豫游召白,白時為貴門邀飲,比至半醉,令制《出師詔》,不草而成,許中書舍人。以張垍讒逐,游海、岱間,年五十余尚無祿位。祿位拘常人,橫海鯤,負(fù)天鵬,豈池籠榮之?顥始名萬,次名炎。萬之日不遠(yuǎn)命駕江東訪白,游天臺,還廣陵見之。眸子炯然,哆如餓虎,或時束帶,風(fēng)流蘊(yùn)藉。曾受道箓于齊,有青綺冠帔一副。少任俠,手刃數(shù)人。與友自荊徂揚(yáng),亡權(quán)窆回棹方暑,亡友糜潰,白收其骨,江路而舟。又長揖韓荊州,荊州延飲,白誤拜,韓讓之,白曰:酒以成禮。荊州大悅。白始娶于許,生一女二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劉,劉訣。次合于魯一婦人,生子曰頗黎。終娶于宋。間攜昭陽、金陵之妓,跡類謝康樂,世號為李東山,駿馬美妾,所適二千石郊迎,飲數(shù)斗醉,則奴丹砂撫(舞)《青海波》。滿堂不樂,白宰酒則樂。顥平生自負(fù),人或為狂,白相見泯合,有贈之作,謂余爾后必著大名于天下,無忘老夫與明月奴。因盡出其文,命顥為集。顥今登第,豈符言耶!解攜明年,四海大盜,宗室有潭者,白陷焉。謫居夜郎,罪不至此,屢經(jīng)昭洗,朝廷忍白久為長沙汩羅之儔,路遠(yuǎn)不存,否極則泰,白宜自寬。吾觀白之文義,有濟(jì)代命,然千鈞之弩,魏王大瓠,用之有時。議者奈何以白有叔夜之短,倘黃祖過禰,晉帝罪阮,古無其賢。所謂仲尼不假蓋于子夏。經(jīng)亂離,白章句蕩盡,上元末,顥于絳偶然得之。沉吟累年,一字不下。今日懷舊,援筆成序,首以贈顥作,顥酬白詩,不忘故人也。次以《大鵬賦》,古樂府諸篇積薪而錄,文有差互者兩舉之。白未絕筆,吾其再刊。付男平津子掌。其他事跡,存于后序。

跟著李白走親戚3706.png

魏萬,也就是魏顥的這篇文章,有人認(rèn)為魏顥為美化自己而攀附李白的美飾之作,因為李白那么多從兄弟從叔祖,那么多親密無間的朋友,李白從未向他們有過“勿忘老夫與明月奴也”的托孤之語,僅僅一個自己的崇拜者,李白竟會向他說出關(guān)照自己的兒子伯禽的話?且“因盡出其文,命顥為集”,把自己所有的文字,那些搖山岳,凌滄州的錦文燦詩全交給一位李白迷,讓他整理結(jié)集,這么重大的事情,好像也覺得不合常規(guī)。

但是,魏顥的這篇文章又是惟一對李白外貌有過精準(zhǔn)描述的文章,“眸子炯然,哆如餓虎,或時束帶,風(fēng)流蘊(yùn)藉”,如非親見過李白,絕寫不出。

我們也姑且聽之信之吧。

(此文見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31附錄1序志碑傳12首中的第2首)。


《故翰林學(xué)士李君墓志》

                   李華

嗚呼!姑熟東南,青山北址,有唐高士李白之墓,嗚呼哀哉!夫仁以安物,公其懋焉;義以濟(jì)難,公其志焉;識以辯理,公其博焉;文以宣志,公其懿焉。宜其上為王師,下為伯友,年六十有二不偶,賦《臨終歌》而卒。悲夫!圣以立德,賢以立言,道以恒世,言以經(jīng)俗。雖曰死矣,吾不謂其亡矣也。有子曰伯禽,天然長能持,幼能辯,數(shù)梯公之德,必將大其名也已矣。

銘曰: 

立德謂圣,立言謂賢。嗟君之道,奇于人而侔于天。哀哉!

這是一篇最早的李白的墓志,由李華所寫。李華字遐叔,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唐開元二十三年(734)進(jìn)士,天寶二年(743)舉博學(xué)宏詞科。天寶十一年遷監(jiān)察御史,徙右補(bǔ)闕,按劾不撓,為權(quán)幸所嫉。安祿山陷京師,偽署為鳳閣舍人。亂平,貶杭州司戶參軍。上元中, 朝廷以左補(bǔ)闕、司封員外郎召之,華稱疾不就。后又擢檢校吏部員外郎,苦風(fēng)痹去官,客隱山陽,戒子弟力農(nóng),安于窮槁,至大歷初(766年以后)卒。這個李華傳說文辭綿麗,善賦頌。晚年時請他題墓板、家傳及碑頌者擠破門檻。著有《李華前集》十卷、《中集》二十卷,《全唐詩》收錄其詩一卷。

跟著李白走親戚4587.png

我們看這篇文章,根本不是標(biāo)準(zhǔn)的墓志,按古代墓志,當(dāng)刻石埋入死者棺前,但范傳正在為李白遷墓時,卻為李白這樣的士大夫缺少墓志而感嘆,可見,范傳正不知有這個墓志。所以王琦認(rèn)為這是偽作 :“今華之文多見于《文苑英華》、《唐文粹》中,乃作太白墓志,不特于生平行事一切不言,即郡邑、世系、表字、配偶亦略而不書,寥寥數(shù)言,何其惜墨如金乃爾!即其揄揚(yáng)之辭 ,亦與太白泛而不切,較之元微之所作杜子美墓志,相去天淵矣?!?/strong>李從軍在論文《李白考異錄·李白卒年辨》(《吉林大學(xué)社會科學(xué)學(xué)報》,1983年第五期)認(rèn)為此墓志為后人偽托?!独畎卓籍愪洝肥抢顝能姷闹?、齊魯書社于1986年出版。李從軍1949年10月生,1985年山東大學(xué)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xué)專業(yè)博士研究生畢業(yè)并獲文學(xué)博士學(xué)位,現(xiàn)任全國政協(xié)教科文衛(wèi)體委員會副主任。

可是我卻與王琦和李從軍有不同的感覺,這個作者李華若真是李白稱之為叔的校書李云,或許這么短的墓志更像向秀向子期的《思舊賦》,懷念昔日好友嵇康和呂安,剛開了頭就結(jié)了尾,因為政治的高壓,有不便詳說之隱痛。

文章飽含深切的悲傷之情,對李白的二子伯禽,天然知道得清清楚楚,又像是出自長輩親屬之手,不似偽作。

(此文見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31附錄1序志碑傳12首中的第4首)。


《唐左拾遺翰林學(xué)士李公新墓碑并序》

                 宣歙池等州觀察使范傳正

騏驥筋力成,意在萬里外。歷塊一蹶,斃于空谷。唯馀駿骨,價重千金。大鵬羽翼張,勢欲摩穹昊。天風(fēng)不來,海波不起。塌翅別島,空留大名。人亦有之,故左拾遺翰林學(xué)士李公之謂矣。

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jì)人。絕嗣之家,難求譜諜。公之孫女搜于箱篋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dāng)?shù)行,紙壞字缺,不能詳備。約而計之,涼武昭王九代孫也。隋末多難,一房被竄于碎葉,流離散落,隱易姓名。故自國朝已來,漏于屬籍。神龍初,潛還廣漢。因僑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為名。高臥云林,不求祿仕。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復(fù)姓,先夫人夢長庚而告祥,名之與字,咸所取象。受五行之剛氣,叔夜心高;挺三蜀之雄才,相如文逸。瑰奇宏廓,拔俗無類。少以俠自任,而門多長者車。常欲一鳴驚人,一飛沖天,彼漸陸遷喬,皆不能也。由是慷慨自負(fù),不拘常調(diào),器度宏大,聲聞于天。

天寶初,召見于金鑾殿,元(玄)宗明皇帝降輦步迎,如見園、綺,論當(dāng)世務(wù),草答蕃書,辯如懸河,筆不停綴。元宗嘉之,以寶床方丈賜食于前,御手和羹,德音褒美。褐衣恩遇,前無比儔。遂直翰林,專掌密命。將處司言之任,多陪侍從之游。他日,泛白蓮池,公不在宴?;蕷g既洽,召公作序。時公已被酒于翰苑中,仍命高將軍扶以登舟,優(yōu)寵如是。布衣之遇,前所未聞。公自量疏遠(yuǎn)之懷,難久于密侍,候間上疏,請還舊山。元宗甚愛其才,或慮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溫室樹,恐掇後患,惜而遂之。

公以為千鈞之弩,一發(fā)不中,則當(dāng)摧撞折牙,而永息機(jī)用,安能效碌碌者蘇而復(fù)上哉!脫屣軒冕,釋羈韁鎖,因肆情性,大放于宇宙間。飲酒非嗜其酣樂,取其昏以自豪;作詩非事于文律,取其吟以自適。好神仙非慕其輕舉,將以不可求之事求之。其意欲耗壯心,遣馀年也。在長安時,秘書監(jiān)賀知章號公為謫仙人。吟公《烏棲曲》云:“此詩可以哭鬼神矣!”時人又以公及賀監(jiān)、汝陽王、崔宗之、裴周南等八人為酒中八仙。朝列賦謫仙歌百馀首。俄屬戎馬生郊,遠(yuǎn)身海上,往來于斗牛之分,優(yōu)游沒身。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遇勝境,終年不移。時長江遠(yuǎn)山,一泉一石,無往而不自得也。晚歲度牛渚磯,至姑熟,悅謝家青山,有終焉之志。盤桓利居,竟卒于此。其生也,圣朝之高士;其死也,當(dāng)涂之旅人。

代宗之初,搜羅俊逸,拜公左拾遺。制下于彤庭,禮降于玄壤。生不及祿,沒而稱官,嗚呼命與!

傳正共生唐代,甲子相懸,常于先大夫文字中,見與公有潯陽夜宴詩,則知與公有通家之舊。早于人間得公遺篇逸句,吟詠在口。無何,叨蒙恩獎,廉問宣、池。按圖得公之墳?zāi)?,在?dāng)涂邑。因令禁樵采,備灑掃,訪公之子孫,將申慰薦。凡三四年,乃獲孫女二人,一為陳云之室,一為劉勸之妻,皆編戶甿也。因召至郡庭,相見與語,衣服村落,形容樸野,而進(jìn)退閑雅,應(yīng)對詳諦,且祖德如在,儒風(fēng)宛然。問其所以,則曰:“父伯禽,以貞元八年不祿而卒,有兄一人,出游一十二年,不知所在。父存無官,父沒為民,有兄不相保,為天下之窮人。無桑以自蠶,非不知機(jī)杼;無田以自力,非不知稼穡。況婦人不任,布裙糲食,何所仰給?儷于農(nóng)夫,救死而已。久不敢聞于縣官,懼辱祖考。鄉(xiāng)閭逼迫,忍恥來告?!毖杂櫆I下,余亦對之泫然。因云:“先祖志在青山,遺言宅兆,頃屬多故,殯于龍山東麓,地近而非本意。墳高三尺,日益摧圯,力所不及,知如之何?!甭勚畱懭?,將遂其請。因當(dāng)涂令諸葛縱會計在州,得諭其事??v亦好事者,學(xué)為歌詩,樂聞其語。便道還縣,躬相地形,卜新宅于青山之陽,以元和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遷神于此。遂公之志也。西去舊墳六里,南抵驛路三百步。北倚謝公山,即青山也。天寶十二載敕改名焉。因告二女,將改適于士族。皆曰:“夫妻之道,命也,亦分也。在孤窮既失身于下俚,仗威力乃求援于他門。生縱偷安,死何面目見大父于地下?欲敗其類,所不忍聞。”余亦嘉之,不奪其志,復(fù)井稅、免徭役而已。今士大夫之葬,必志于墓,有勛庸道德之家,兼樹碑于道。余才術(shù)貧虛,不能兩致。今作新墓銘,輒刊二石,一寘於泉扃,一表於道路。亦峴首漢川之義也。庶芳聲之不泯焉。文集二十卷,或得之于時之文士,或得之于公之宗族,編緝斷簡,以行于代。銘曰:

嵩岳降神,是生輔臣。蓬萊譴真,斯為逸人。晉有七賢,唐稱八仙。應(yīng)彼星象,惟公一焉?;抟贼鸺f(qū niè,有酒曲、酒、酒稅等含義)暢於文篇。萬象奔走乎筆端,萬慮泯滅乎鐏前。臥必酒甕,行惟酒船。吟風(fēng)詠月,席地幕天。但貴乎適其所適,不知夫所以然而然。至今尚疑其醉在千日,寧審乎壽終百年。謝家山兮李公墓。異代詩流同此路。舊墳卑庳風(fēng)雨侵。新宅爽塏松柏林。故鄉(xiāng)萬里且無嗣,二女從民永于此。猗歟琢石為二碑,一藏幽隧一臨歧。岸深谷高變化時,一存一毀名不虧。

跟著李白走親戚7132.png

唐元和十二年(817),與李白有通家之好的宣歙池等州觀察使范傳正(范傳正的父親范倫與李白是詩酒唱和的好友),會同當(dāng)涂縣令諸葛縱,將李白墳由龍山改葬青山,之后范傳正撰寫此碑文。該文真實地記述了李白墓由龍山遷葬青山的經(jīng)過及原委,記載了李白的出生、 家世、晚年及其身后的境況,反映了李白一生的思想、經(jīng)歷及其性格特征,對于研究李白其 人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形成與發(fā)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與文獻(xiàn)價值。至宋淳祐二年(1242),此碑已“斷仆零落,僅存方尺許?!?/strong>當(dāng)時兼權(quán)太平州事節(jié)制軍馬孟點“乃重書刻石,立之墓左?!?/strong>至今仍存。此碑高5.7尺、寬2.9尺,共30行,每行63字。此碑距今已有770多年的歷史,是李白祠內(nèi)現(xiàn)存較早的歷史文物。

范傳正的這篇文章傳遞了李白身世的信息很多,他的父親和李白是好友,與李白詩歌相和,范傳正仰慕李白,一定聽父親講過李白的事情,“絕嗣之家,難求譜諜。公之孫女搜于箱篋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dāng)?shù)行,紙壞字缺,不能詳備。”范傳正親自見到了李白的兩個孫女,孫女在家中的箱篋中翻找出伯禽的手疏,十?dāng)?shù)行,紙張也損壞了,字跡也缺少了,伯禽的手疏是這樣的面目,實在非常奇怪。因為李白去世時代宗已為其平反,并且任命為左拾遺,雖然李白已不在人世,但伯禽卻不再是罪人李白的兒子,而是左拾遺李白的兒子了,他的文字,親手寫的家譜為何紙壞字缺?別說士人之家,就是普通人家都會保管好家譜,所以,范傳正這個描述非常不正常,離奇得像李白的姓不是本姓,“先府君指天枝以復(fù)姓”,李白的父親指天枝李樹來取姓李,在中國這樣一個萬分重視姓氏的國度,李樹,普通的植物,因為李唐家的人當(dāng)皇帝,而陡然抬了身價,貴為天枝,李白的父親也就指這樣的“天枝”讓李白姓了李。

跟著李白走親戚7854.png

李世民成為唐太宗后,之后的謀反案非常多,武則天當(dāng)了女皇帝,前前后后更是以謀反罪處死了很多李唐宗室。但武周朝結(jié)束,李唐朝恢復(fù)后,這些反案都得到平反,涉案中的子孫后代也得還以清白之后大大方方敘述自己的家世,而沒有一個像李白這樣,父親祖父曾祖父全像憑空消失一樣不著一字,這就說明,李白家的罪一定是李世民的后代永遠(yuǎn)不能翻案的大罪,根本之罪。“隋末多難,一房被竄于碎葉,流離散落,隱易姓名。故自國朝已來,漏于屬籍?!?/strong>范傳正如此記錄,正是把永遠(yuǎn)不能翻案的玄武門之變隱晦地寫成隋末多難,一房被迫逃竄于西域,隱易原來的李姓,李世民之后的李唐國朝,殺盡李建成的后代,當(dāng)然成為“漏籍”。100多年之后,李客逃回來,本身的李姓也要重新指“天枝李樹”為姓,這樣的事情,也只能發(fā)生在玄武門之變上,才能解釋得通。

除去玄武門之變,其他一切冤假錯案都可以平反,可以認(rèn)錯,就是玄武門的事不能認(rèn),不能變,認(rèn)了,變了,就等于承認(rèn)唐太宗當(dāng)皇帝不合法了。這個天大的事,太宗李世民的子孫后代誰也不敢認(rèn)。

伯禽去世了,伯禽的兩個女兒還活著,而且這兩個女兒對范傳正說她們還有一個哥哥,外出游歷而失去消息。范傳正在文中說“絕嗣之家,難求譜諜”,顯然不對,因為李白的后代明明在眼前跟范大人說著話,李白怎么就成了絕嗣之家了呢?而且李白的孫子,伯禽的大兒子僅是外出游歷沒有消息,并不代表死了不在人世,這個“絕嗣之家,難求譜諜”,真實的意思是指先世滿門被誅,宗室屬籍被除,所以范傳正看到的伯禽親筆寫的家譜才“紙壞字缺,不能詳備”,李白的后代不敢說真實身份,李唐的官員宣歙池等州觀察使范傳正也不敢明說,就是因為李世民后代統(tǒng)治的唐朝的政治環(huán)境下,提李建成,提玄武門政變李世民上臺,那是最大的忌諱。

跟著李白走親戚8575.png

一切離奇一切不可思議甚至一切荒唐諸如指李樹為姓,諸如家譜紙壞字缺,諸如不走科舉而廣事干謁,諸如對李唐宗室子弟稱兄道弟,叫叔呼祖,皆源于此。

范傳正把一切說得清楚極了,只要你心有靈犀讀懂范觀察史的春秋筆法。

再多說幾句經(jīng)范傳正和李白孫女重新遷葬的李白墓,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當(dāng)涂縣太白鎮(zhèn)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旁,于唐元和十二年(817年)遷葬于此 。

李白墓占地100畝,分前、中、后三個部分,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閣、太白祠、李白墓、十詠亭、青蓮書院、盆景園等景點  。

李白墓完整地保存了唐代名人墓葬形制,太白祠、享堂集中展現(xiàn)了明清宗族祠堂的建筑風(fēng)格,“宋碑”則詳細(xì)記載了李白生平身世和詩歌成就,“太白碑林”鑲嵌著著名書法家書寫的李白各個時期經(jīng)典詩碑106方。

李白墓1956年被評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一輩子愛謝家青山的李白,長眠于此。

跟著李白走親戚9338.png

(此文見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31附錄1序志碑傳12首中的第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