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前面兩期談藝錄,我講到古代印度與中國這兩大文明的碰撞與交流,大家知道了中印文化史上對中國影響最大的兩個人,一個是佛祖釋迦牟尼,一個是唐代的玄奘大師。
玄奘大師,在我國的知名度婦孺皆知,因為他另一個名字就是中國最著名的神話小說《西游記》中西天取經的唐僧。
師徒4人西天取經的《西游記》到底有多出名,可以說只要是中國人,沒有一個不知道的。唐僧大徒弟齊天大圣孫悟空成了中華文化符號之一,取經故事相關書籍,繪畫,雕塑,影視,音樂,戲劇,舞蹈,玩具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文化產業(yè)集群,無孔不入地影響著國人。
這么著名的《西游記》,你知道創(chuàng)作了它的作者嗎?
吳承恩,沒錯,你可能會說出這個名字。
但是,吳承恩其人你了解嗎?
我們今天說這個首富那個財閥,按知識產權的價值來看,風靡全體華人世界的《西游記》作者吳承恩,完全可以憑借不朽的《西游記》力壓所有首富,因為500多年來涉及《西游記》的文化產品太多了,多到版稅成就一個首富沒有絲毫問題。
神龍見首不見尾,你一定不太了解吳承恩,因為他神秘得從未將全貌展示給我們,甚至創(chuàng)作了《西游記》卻不肯署上自己的名字,不愿讓人知道他就是西游之父。
可以說我們對美猴王有多么熟悉和喜歡,就對吳承恩有多么陌生和不解。
今天的談藝錄,就讓我們走進吳承恩吧,這個偉大的人,他給了我們對美對思想對人類對星辰大海的無窮幻想。對他的致敬,全體中國人不應缺席。
吳承恩畫像
今年五一小長假,我去新華書店淘了一批書,其中一本就是浦玉生先生的大作《淮海浪士——吳承恩傳》,他為我們揭開了謎一樣的吳承恩。
浦玉生及其大作《吳承恩傳》
浦玉生,1957年1月生,江蘇大豐人,江蘇鹽城市委辦公室干部、兼職副研究員,中國高等教育公關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鹽城市水滸學會副會長。創(chuàng)作和研究方向為學者散文、水滸與施耐庵研究、經濟學研究。先后就讀于江蘇電大經濟系、北京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學系碩士研究生班。1979年起在香港、臺灣、大陸發(fā)表散文、學術論文等學科文章2000余篇,出版專著20余部系近3000萬字。
現(xiàn)在,我們隨浦玉生先生一起走向淮海浪士——吳承恩。
文鳴于淮
美麗的江蘇淮安風光
吳承恩(1506年—約1583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人(現(xiàn)淮安市淮安區(qū)人)。
1506年(大明弘治十八年),吳承恩出生于淮安府山陽縣一個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庭。父親吳銳性格樂觀曠達,奉行常樂哲學,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即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一個青史留名的忠臣。
吳承恩的曾祖和祖父曾是縣學訓導和教諭,相當于現(xiàn)在縣教育局局長。他的父親吳銳,4歲時失去父親,長大后娶徐氏為妻,生下一女吳承嘉,因無子,納張氏為妾,生下吳承恩。吳銳妻子徐氏家族是賣花線花邊的商人,老實的吳銳承襲徐家產業(yè),也成為賣花錢的小商人。
吳承恩自幼聰慧,是個畫畫神童,1歲時就常在家門口的墻壁上涂涂抹抹,畫的天鵝活靈活現(xiàn),搞得整個淮安城都知道這個天才小兒。長大后的吳承恩依然喜歡畫天鵝,找他求畫的人很多。
不僅喜歡畫畫,小吳承恩還是個故事迷,喜歡聽別人講故事,也給別人講故事,神奇的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把他帶入了絢爛多姿的幻想之中。出身教育世家的父親給他講了大量歷史故事,“好奇聞,喜讀野言稗史、志怪小說”,小小吳承恩自身的聰明天賦和后天的喜讀志怪書籍,為他后來創(chuàng)作《西游記》打下基礎。
八九歲髫齡之際的吳承恩,就成為淮安的知名人物,能寫會畫;15歲時少年吳承恩已滿腹經綸,詩詞書畫樣樣拿手,聲震家鄉(xiāng),文鳴于淮。
吳承恩受到淮安當?shù)毓俑?、名流和鄉(xiāng)紳的賞識。“明代十才子”之一的朱應登認為他“可盡讀天下書”,像愛自己的兒子一樣愛他,把家里藏書一半給兒子朱曰藩,另一半給吳承恩。 探花蔡昂等文士都對聰明絕頂?shù)膮浅卸鞴文肯嗫?,并大力提攜。
科場蹉跎
命運似乎與神童少年吳承恩開起了玩笑,十幾歲就考上秀才的吳承恩,到南京下了幾次考場,都沒考中舉人。
吳承恩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沈坤,同樣出身于商人之家,卻考中了狀元!好友朱曰藩后來也考中進士,只有吳承恩,科場頻頻失利。他的心里充滿苦澀。
朋友們,當我看到吳承恩科舉失利的史料時,雖然替他一同苦澀,但更多的卻是慶幸。幸虧沒中舉啊,中國歷史那么長,中舉做官的人那么多,不會缺少一個吳承恩,可是,動人心魄的《西游記》卻只有一部!假如吳承恩早早中舉當了官,誰還來寫《西游記》?
吳承恩個人舉業(yè)的不幸,成了中國文化的大幸!福兮?禍兮?好像上天故意安排,要讓大才吳承恩科場失意,把神奇的《西游記》經他妙筆展示給人間。
一切自有安排。
我竟然有些迷信了。認為這就是神奇的上天的安排。
1531年,吳承恩在朱曰藩的牽線下結識了著名畫家、書法家文明征明和書法家詩人王寵,一起泛舟蘇州西南郊石湖之上,詩酒唱和。熱衷舉業(yè)的同時,他及時行樂。
1532年,吳承恩的父親吳銳去世。因為吳承恩沒有功名,父親也得不到追封,終于布衣之身。作為兒子的吳承恩覺得愧對父親,發(fā)出了“天乎,痛何言哉!天乎,痛何言哉”的痛呼。嫡母徐氏、生母張氏年事已高,自己又沒有兄弟,支撐門戶的擔子落在吳承恩身上,但他沒有接管父親的絨線鋪子,沒有經商。年底時吳承恩將父親下葬,親自撰寫墓志銘,親自篆額上石。
《吳菊翁墓志》蓋拓片
為先人題寫墓志銘,一般是后輩多請文壇和書壇名家所為,但由于吳銳僅是個商人,吳承恩自己也沒有功名,只好由兒子自己為父親撰文并書寫上石,這在極其重視孝道極其重視墓志銘的古代中國,是非常罕見的一件事情,這也從側面表明了科舉失利帶給吳承恩內心的慚愧和內疚有多么深。
3年之后,吳承恩又一次赴南京考舉人,再次落第,歸家途中游覽了鎮(zhèn)江金山寺,題寫了兩首詩。這兩首詩今天還存有真跡。
鎮(zhèn)江金山寺
揚州博物館收藏的吳承恩題寫的《宿金山寺》詩扇面
父親去世了,吳承恩也步入了青中年,嘉靖十三年,即公元1534年,他一生中最大的轉折開始了,《西游記》開始最初的醞釀。
撰寫《西游》
嘉靖十三年鄉(xiāng)舉落第,到嘉靖二十九年由貢入都,是吳承恩29歲到45歲之間。
這是人生最富創(chuàng)造力的階段,正是在這寶貴的16年中,中國神話文學中最閃亮的一部作品,給了無數(shù)后來中國人歡樂的《西游記》初稿創(chuàng)作完成。
吳承恩曾用一首詩《齋居》表述自己中壯年的志向,“中歲志丘壑,茅齋寄城郭”,他要志于大自然山水丘壑了,干什么呢?《送我入門來》一詞中說:
“漫說些癡話,賺他兒女輩,亂驚猜?!?/span>
啊,他要講些癡話,幻話,賺取那些讀到這些癡話幻話的人,又驚奇又迷惑地去猜想,去破解,卻又猜不透,解不出。
目前現(xiàn)有的史料中,沒有吳承恩嘉靖十六年以后再參加科舉考試的記錄,曾經的他“迂疏漫浪”,“泥涂困窮”,他不得不自己為父親撰寫墓志銘。他屢屢科場失意,他說些癡話,為村翁及小童提供通俗詼諧的笑談,他的寫作充滿諷刺的笑和痛苦的淚。
吳承恩平生有3位最要好的朋友,沈坤,朱曰藩,李春芳,3人在吳承恩創(chuàng)作《西游記》期間紛紛高中狀元、進士和狀元,3個好友中兩個人是狀元,對吳承恩刺激不小。實際上,這幾個人都在吳承恩的生命中產生過極其重要的作用。
朱曰藩的父親從小把吳承恩當親兒子一樣看待,家中藏書一半給了吳承恩,后來朱曰藩對吳承恩寫志怪奇幻的《西游記》不贊成,與他信奉理學,信奉孔子不語怪力亂神有關,認為這不是正途,搞得兩個人關系漸漸冷落。事情走到這一步我們可以理解,因為當時士大夫階層多數(shù)是鄙薄通俗小說的,尤其是《西游記》一類談神說怪的小說,就是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朱曰藩也是這類書的嘲弄者、懷疑者。他們奉為正統(tǒng)的是道學,是所謂四書五經正統(tǒng)學問。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明文壇大家朱曰藩草書詩冊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朱曰藩行楷書尺牘
沈坤是嘉靖二十年狀元,也是淮安歷史上的第一位狀元,除熱衷科舉,百不關心,中了狀元跑到皇帝身邊服務,哪管老友西游還是東游?但是后來沈坤與吳承恩聯(lián)手組織狀元軍抗擊倭寇,兩人出生入死,肝膽相照,沈坤被誣致死給吳承恩帶來巨大打擊。
抗倭狀元沈坤
淮安沈坤狀元府圖
淮安歷史上第一位狀元、著名抗倭英雄沈坤及其夫人趙氏合葬墓石碑
李春芳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年中狀元,這時吳承恩已寫完了《西游記》初稿,他倆約相識于1543年左右,李春芳在淮安某處授徒時結交。李春芳自號華陽洞主人,他的祖籍句容縣有茅山華陽洞,是道教圣地之一,他對道教有特殊興趣,吳承恩作《西游記》,他是校閱者,兩種早期明朝刻本中均列有“華陽洞天主人?!?/strong>的字樣。
李春芳畫像
吳承恩自己沒有著作者名字,因為《西游記》本質上是一部諷刺小說,直接開罵對象是歷史上著名的一心煉丹追求長生不老不理朝政的嘉靖皇帝,這位“混蛋皇帝”干過許多傷天害理的事情,搞得天怒人怨,人們諷刺他的嘉靖年號是搞得天下人一無所有家家凈!《西游記》中許多昏君的作為都可以看到嘉靖的影子,朋友們只要細心閱讀,只要對明朝稍微有些歷史知識,就能看出端的。
正因如此,吳承恩不敢明署作者名字,而且,氣急敗壞的嘉靖一朝也確實把《西游記》列為禁書,禁止閱讀、刊印和傳播。
吳承恩與李春芳終生交好,后來李春芳升至大明內閣首輔(相當于我們今天的國務院總理)仍然對吳承恩多有拂照,一部《西游記》,作者、校者終生契闊!
我十分理解吳承恩的這3位朋友,他們與吳承恩的友情非常純潔和真摯,哪怕是觀念及認知方面的沖突與相背,也是出于真心和關愛,也印證著友誼的可貴。《西游記》的誕生有吳承恩的天賦和努力,也有朋友們的幫助,甚至反對。
本質上的現(xiàn)實主義
為了寫好《西游記》,吳承恩多次去海州云臺山考察,云臺山現(xiàn)今位于江蘇連云港市,唐宋時稱為蒼梧山,也叫青峰項,是江蘇境內最高的山。在吳承恩生活的明代,云臺山處于大海之中,康熙四十年(1710年)因為地震,成了陸地。吳承恩《西游記》中孫悟空的老家花果山即是云臺山,當年的吳承恩像孫悟空外出訪仙一樣,也是乘著木筏去的。
江蘇連云港花果山風景區(qū)
花果山飛來石
其實,每一部作品,都有作者生活的軌跡,哪怕是托神說怪,也有現(xiàn)實活動的影子,吳承恩創(chuàng)作《西游記》,里面有大量他的親身經歷和活動足跡,那些故事及傳說,由吳承恩到處訪問和收集,最后經過藝術加工而成《西游記》。《西游記》中記載的民俗,也是當時實際生活的反映。
“這南瞻部洲,正是中華國土?;ü轿鞅卑哆叢遏~,打雁,挖蛤,淘鹽”,正是古海州居民的日常營生。
如此實景實物的描寫,再披著“神話”的外衣,也能讓人看到它里面真實的內容?;ü?,水簾洞,石猴精,唐僧,都是當?shù)亓鱾饕丫玫膫髡f。吳承恩把他們加工糅合,凝成一體。
花果山水簾洞
不光有地理實景可以比照,就是明代的歷史和典章制度也進入了《西游記》中。
第29回有“南贍部洲大唐國奉天承運唐天子牒行”的句子,其實,“奉天承運”這個說法是明代才有的,是朱元璋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是指皇帝“遵照天意”的意思,顯得“君權神授,不可侵犯”而已。
明代朱棣修筑北京城“正陽門”,也在第77回可見。
明代“錦衣衛(wèi)”特務組織,第62回出現(xiàn),要知道,唐代可沒這些東西。
嘉靖皇帝修道,為求長生,采陰補陽禍害女童,這些都可以在《西游記》中找到對應,師徒4人西行路經多個國家,重點有寶象國、比丘國、烏雞國、車遲國、滅法國等9個人間國度,還有天上的玉帝,地下的閻王,海中的龍王,這些所謂的“君主”近20位,90%不是昏君就是暴君?;杈@么多,說到底還是吳承恩所處的明朝現(xiàn)實深刻影響了他,他影射的正是明朝皇帝。
最明顯的是第78、79比丘國國王那兩回,直接指向嘉靖,用小兒心肝治病,以長生為名,行壯陽之實。歷史上的嘉靖皇帝比這個國王更變本加厲,僅在嘉靖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就從民間選取8至14歲女童進宮,共460名,從她們的經血中提煉“紅鉛”粉劑,供他采陰補陽。這和比丘國王用1110個小兒心肝做藥引簡直如出一轍。《西游記》中精彩傳神地寫道:
“見四五個太監(jiān),攙著那昏君自謹身殿后面而來”,嘉靖朝時最大的貪官嚴嵩就是“謹身殿大學士”!
比丘國的謹身殿,就是大明國的謹身殿,吳承恩借罵比丘國昏君直罵嘉靖!他不僅讓孫悟空罵了3次“昏君”,還讓唐僧罵了4次“昏君”,自己也跳出來一連罵了10次“昏君”!
車遲國的國王推崇道教,迷信成仙,搞了幾個虎力大師之類的邪門道士,被孫猴子一頓收拾,見閻王去了。
被嘉靖修道煉丹搞得滿朝大臣寫青詞的烏煙瘴氣,在吳承恩的筆下,恨不能奮起千鈞棒,把它們全打散!
小說中昏君身邊多惡道士,根本原因還是嘉靖身邊多道士。嘉靖以前各朝,多禮佛為主,而嘉靖風氣大改,毀佛崇道,小說中第32回滅法國國王誓言要殺1萬名僧人,也是取材嘉靖的打擊佛教。
天上的玉帝同樣是吳承恩嘲諷的對象,借孫悟空之口說:
“他甚不用賢!”
明明老孫天大本事,偏封弼馬溫,管管天馬。后來叫他管桃園,開蟠桃大會卻不給相應政治待遇,惹得猴子大鬧天宮。
不用賢的同時,又用權,孫悟空大鬧天宮,他寧肯低頭向西天佛祖請兵,也不用自己的外甥二郎神。二郎神的本領比孫悟空大,悟空實際上也是敗在二郎神手下,但玉帝偏不用這個仇恨自己的外甥,讓他空有一身本領,只在灌江口打獵。因為二郎神的母親是玉帝妹子,思凡到人間嫁人,生下二郎神,玉帝將她困于山中失去自由,是二郎神長大后劈山救母出來。
所有這些帝王心術,都在諷刺著大明的皇帝,吳承恩甚至讓孫悟空直接喊出了“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號,表明他對混蛋皇帝厭惡到了極致。
吳承恩借神話的外衣,直斥大明腐敗政局,今天,很多人喜歡《西游記》,喜歡它上天入海的神奇瑰麗和無拘無束,喜歡它為人類插上了幻想的翅膀,喜歡師徒4人各式各樣的性格及4人團隊中酸甜苦辣的詼諧幽默,但正像《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說的那樣: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在《西游記》中享受到藝術帶來的無限歡樂的人們,如果你真的通過慧眼讀懂了它,你會看到吳承恩痛苦的淚。
吳承恩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和出色的文筆組織力,在《西游記》中設計了一個包羅萬象的神佛系統(tǒng),有天宮以玉帝為首的神的王國,有西天以如來為首的佛教世界,有以太上老君為代表的道教天地,這個龐大的神佛道系統(tǒng),是地上皇朝的影射。
西天取經的一路妖魔,多是這些神佛的童仆、坐騎等身邊人下界為非作歹,一旦被孫悟空捉住,神仙們求情的,開脫的,故意責罵演戲的,避重就輕王顧左右而言他的,不一而足,而最終結果都是逃脫法律制裁逍遙法外,這明寫神佛,實則暗喻大明司法及官場腐敗,只要有背景,一切有恃無恐啊。
就連師徒4人歷盡艱險到達西天后,因為沒向管經的如來手下阿難和迦葉送禮,他們竟給了唐僧無字空本子!孫悟空向如來告狀,如來直言不諱地說:
“經不可以輕傳,亦不可以空?。 ?/span>
對手下人的索賄變相開脫。
這實際也上是那個朝代官官相護的裙帶關系及處處行賄索賄的真實寫照!
吳承恩,用他關注現(xiàn)實的一腔熱血,借神話小說,用力鞭撻著腐敗的皇朝。他的一顆真心,時時跳動著愛國的激憤;他的一雙淚目,又伴著無奈的嘆息。
甚至天不怕地不怕最有戰(zhàn)斗精神的孫悟空,最后也失去了斗爭精神,乖乖成為斗戰(zhàn)勝佛之后再也沒有了血性。
吳承恩在《西游記》中安排了一個最神秘的法力無邊的人物,就是孫悟空的師父菩提祖師。
菩提祖師兼容三教九流,說法時“天花亂墜,地涌金蓮”,與如來說法“天龍圍繞,花雨繽紛”是一個級別的法力。但他在儒釋道中均沒有位置,也沒有名氣,只隱于山野與漁樵為伴,教授徒弟。如來和玉帝均不知有其人,孫悟空只跟他學習3年就會了72變,十萬八千里的筋斗云和長生不老術,把個天宮攪得玉帝只得封他為“齊天大圣”,享受“國家級”待遇,可見菩提祖師本領之大。
菩提祖師一方面教鄰居唱《滿庭芳》“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地隱居,一方面又教這個明知會闖禍的猴子通天的本領,實際上是不滿玉帝的弊政培養(yǎng)反叛勢力,把自己“刑天之志”革命精神,讓天生無父無母的石猴帶著與生俱來的平等自由思想,鬧上天庭。
孫猴子大鬧天宮,菩提祖師暗自叫好,為自己的英雄徒弟自豪。
弟子革命失敗,被壓在五行山下,天庭仍然腐敗貪婪,菩提充滿無奈,后來孫悟空刑滿變節(jié),還向玉帝進獻犀牛角,唱頌詞,完全失去了敢于斗爭,不怕失敗,敢于勝利的大無畏的血性和戰(zhàn)斗精神,菩提失望又無奈,只得再唱《滿庭芳》“恬淡延生”而已。
菩提祖師的幻滅,也是吳承恩的幻滅。
有出路嗎?出路何在?
沒有人能給吳承恩答案。
晚年歲月
吳承恩雖然中壯年就完成了《西游記》,但他一直在修改,直到晚年。
嘉靖二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550年,吳承恩已經45歲了,他的妻子葉蕓出身于書香人家,識文斷字,很賢惠,他們曾經有過一個兒子鳳毛,不幸早逝,夫妻二人再也沒有子女。吳承恩為寫《西游記》到處外出,實地采風,妻子給了他最大的支持。
45歲的吳承恩終于熬成淮安府儒學的一名貢生,貢生,俗稱“明經”,是指明朝秀才(又稱生員)成績優(yōu)異者,可入京師的國子監(jiān)讀書,稱為貢生,意謂以人才貢獻給皇帝。這年夏天,吳承恩被推舉歲貢入都。歲貢,指每一年或兩三年由地方選送年資長久的廩生入國子監(jiān)讀書的,稱為歲貢。他的好朋友李春芳和沈坤都在北京做官,二人常在經濟上幫助吳承恩。
在京城混了3年,成為太學生,要到南京去讀書。心情不快的吳承恩南下回到淮安,又去了南京國子監(jiān)注冊,成為監(jiān)生。明朝北京和南京兩所國子監(jiān),地位都很重要,南北二學雙峰并峙,監(jiān)生們的待遇也十分優(yōu)厚。近50歲的吳承恩離開母親和妻子,到南京國子監(jiān)讀書,好朋友沈坤也于嘉靖三十年當了一段時間的國子監(jiān)祭酒,即校長,吳承恩常與這些文人共同唱和編書,也?!奥N課”回家。期間,這批文士學友中有明朝開國功臣徐達的后裔徐天賜,吳承恩他們面前公然自稱“淮海浪士”。
嘉靖三十四年,倭寇打到南京,吳承恩一腔熱血,開始挽救國家危亡。他回到家鄉(xiāng)淮安,參加了沈坤領導的“狀元兵”抗倭斗爭。
嘉靖三十七年,沈坤變賣家產,募集款項,召募兵源,很快就成立了一支3000人的義軍,吳承恩為之起名“狀元兵”,果然,第二年倭寇入侵淮安,沈坤親自領兵迎戰(zhàn),吳承恩留守后方,一戰(zhàn)而殺死2000名倭寇。瞭望臺上的吳承恩把進軍鼓擂得震天響,沈坤躍馬沖入敵陣,二位從小的知己共同抗擊入侵者。
“狀元兵”抗倭勝利,沈坤升職,淮安知府被斥責無能,知府手下的人恨沈坤逞能,誣告他謀反,嘉靖最怕謀反,令錦衣衛(wèi)到淮安抓捕沈坤入獄。
沈坤受冤,吳承恩氣憤不已,起兵抗倭的主意本來就是吳承恩出的,他決定進京為沈坤鳴冤,在好友光福寺智廣法師的勸說下,準備寫修道的書獻給皇上,說不定能打動皇帝救下沈坤,沒等書寫好,沈坤在獄中含冤去世。
為什么《西游記》中那么有多人那么多次地痛罵昏君,這都是吳承恩對混蛋皇帝嘉靖的不滿和仇恨啊。你不知道吳承恩平生知己沈坤的遭遇,就不明白《西游記》的真意。
嘉靖四十一年,李春芳再次勸吳承恩來京謁選。這時李春芳任吏部左侍郎,是詮選官吏的實權人物,但他沒有循私,他把吳承恩的文賦獻給首輔徐階,可惜仍沒選中。直到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吳承恩終于被任命為浙江省長興縣縣丞。一個八品小官。
60歲的吳承恩走上了官場,任長興縣縣丞,他的頂頭上司正是明代著名散文家歸有光,任長興縣知縣??h丞是知縣的副手,輔佐知縣并具體管糧、馬(馬政)之事。逢知縣短時間不能理事,還可以代行其職。
浙江湖州長興縣風光
吳承恩與歸有光的關系應該不錯,1949年,在長興縣發(fā)現(xiàn)了明隆慶元年(1567年)十月歸有光撰文、吳承恩書寫的3塊石刻,《圣井銘并序》、《夢鼎堂記》、《長興縣令題名記》,文物史料留下了兩位文學大家共事的寶貴記憶,今天,我們看到些碑刻,仿佛看到二人于共同的案牘與燈光下把卷和提筆,卻話長興的井水與夢境。
他們把為官為政的歲月共同鐫刻進沉默的深重的石碑里,讓時光流淌,一路吟唱著在長興的過往。
明代散文家歸有光
隆慶元年冬與二年春,歸有光暫時離職去北京朝覲明穆宗朱載垕,上司派來一位署印官暫代知縣,此人與吳承恩一起征糧,受到豪強壓力,同時又收受他們的賄賂,改變原來歸有光與吳承恩一起制定的舊方案,搞得大戶富戶大吵大鬧,窮戶小戶投河上吊,浙江察院遂把署印官和吳承恩一起拘捕。
吳承恩被冤入獄,不久,又以“事出有因,查無實據”之名放出,悄悄地補給一個荊府紀善的小官,這其中,當然少不了吳承恩的好朋友內閣首輔李春芳的幫助。
因為這段公案,一向以君子自詡的歸有光極力摘脫他們共事的一致方面,力言他們的意見和具體工作方法并不合拍,而且,他們各自的詩文集里再也不收雙方互贈及其有關詩文了。
一段莫名其妙的冤屈,兩個中國文壇文章高手從此陌路。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多少這樣的友誼最終隨風而散,命運造化,讓我們后人既看到歷史的真實,又為真實而悵然和嘆息。
隆慶三年(1569年)上半年,吳承恩的冤案澄清,安排了與縣丞同樣級別的八品荊府紀善之補,這是個什么官呢?就是明代荊王府里王子與宗室子弟的老師。 荊府全稱為荊憲王府,是第一代荊憲王明仁宗朱高熾的第6個兒子朱瞻堈(gāng),就藩江西建昌府(府治在今江西南城縣),后來挪至湖北蘄州,這時的荊憲王是朱翊巨。
湖北蘄州荊王府
湖北蘄州城
64歲的吳承恩在荊王府任職,教授小王子們。這段經歷也被吳承恩寫進了他的《西游記》,第88至89回敘述了玉華州的故事,其中的玉華王就是吳承恩的老東家荊憲王,書中的玉華王有3位小王子,而吳承恩執(zhí)教的也恰是3位小王子。想來吳承恩在王府當老師的日子應該不錯,名份清高,事務輕松,待遇優(yōu)厚,荊王也就是玉華王成為《西游記》中除了唐王李世民之外僅有的一位好國君。
隆慶四年(1570年),65歲的吳承恩辭去官職,回到淮安。這位自青年時期就才華橫溢的“淮海浪士”卸去了一切身外之物,回到家中。此時,妻子已去世,他無兒無女,孑然一身,除去詩文自娛,就是教授自己的表外孫邱度。邱度是吳承恩的姐姐吳承嘉的外孫,對吳承恩來說“親猶表孫,義近高弟”,差不多是吳承恩的高足弟子,后來邱度果然考中進士。
吳承恩的晚年生活應該恬淡自適,他本人擅長繪畫,家中也有不少藏畫,他對中國古代畫家及其流派也有研究,并且把這些都寫進了《西游記》中。第14回孫悟空在東海龍宮看到“圯( yí)橋進履”的畫,第48回唐僧師徒過通天河住在陳家莊,看到主人陳澄家中幾軸古畫,“七賢過關”,“蘇武餐氈”,“折梅逢使”等,第97回寇員外被強盜打死唐僧師徒被誣入獄,負責審案的刺史正是因為一幅畫糾正了錯案,這些故事都是吳承恩自己對書畫的品評和鑒賞。
萬歷十年(1582年),77歲的吳承恩在淮安去世,他的表外孫邱度正在江西為官,喪事由邱度的父親邱嵐及另外兩個兒子邱康、邱稟主持辦理,將吳承恩葬于他的父親吳銳身邊的灌溝先壟之地(今淮安市淮安區(qū)馬甸鎮(zhèn)二堡村)。1975年,人們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吳銳的墓志銘、吳承恩墓及他的遺骨,1987年,淮安市人民政府于此地建立吳承恩陵園,連同吳承恩故居一起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吳承恩和父親吳銳的兩座墓塋,兩塊石碑
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河下古鎮(zhèn)打銅巷吳承恩故居
吳承恩去世不久,他的表外孫邱度就把他的詩文集《射陽先生存稿》、詞集《花草新編》刊印發(fā)行,且都署上了吳承恩的名字。他的小說《西游記》仍未署名,以致后來元朝道士長春真人邱處機把《西游記》的著作權侵占了二三百年。
但是,元朝的人物如何能寫出后代明朝的事情?大量的史實去偽存真,使人們知道了《西游記》的作者淮海浪士吳承恩,這位西游之父終于站在了中國文學史巨子之列。
你所有的努力,所有為這個民族的文化做出的貢獻,終會水落石出,終會讓這個世界聽到回響。
吳承恩的回響,是那樣激蕩,又是那樣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