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國慶節(jié)假期的最后一天,我閑逛泉城路新華書店,看到一本很厚的書,《國學(xué)開講》,作者范曾。
范曾?不是著名的書法家嗎?中國許多城市的高樓大廈上都有他的題字。我家東部青山下,某山莊小區(qū)的大名就是范曾的書法,每當月上東山的時候,我都能看見霓虹燈裝飾后映射在曠夜中巨幅閃爍著的那幾個大字。
他什么時候轉(zhuǎn)行成了大學(xué)者?開講國學(xué)?打開來翻閱,有一個小標題是“一字一乾坤——從漢字之美感悟國學(xué)”,噢,原來他是從漢字的美感里感悟其中的國學(xué)啊。他的字那么好,一定有獨到的對國學(xué)的認知,買!
于是,這本范曾的大作便被我買回家。等到仔細一讀,發(fā)現(xiàn)其實本書談的就是中國的儒道佛三大哲學(xué)體系,離范曾賴以成名的書法還挺遠。
后來,我在水墨千金傅益瑤的個人散文集中看到這位美麗的大小姐說自己年輕時下放江蘇睢寧那段最艱苦的歲月里,是范曾與她長期通信點燃了她對人生的希望。
這時候,我又想起自己讀過范曾的《國學(xué)開講》,他對中國文化一些觀點和個人認知,有他自己的道理,其中較為打動我的地方,是他對道家莊子的解讀。
莊子,這個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中國本土大哲人,在新歲即將來臨的此刻,就讓我談一談吧,哪怕在他的眼里,人世,自然,時間,空間本就是沒太有意義的命名,可笑得很。
但是,微小的我們,既然來到這個世間,既然也在要所謂的時序接替中思考人生,我們還是步莊子后塵,來仰望月亮和星辰的所在吧。
先簡要介紹一下作者,范曾(1938.7.5-),字十翼,別署抱沖齋主,江蘇南通人,中國當代書畫家、文學(xué)家、詩人?,F(xiàn)為北京大學(xué)中國畫法研究院院長、講席教授,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南開大學(xué)、南通大學(xué)終身教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元文化特別顧問”,著作等身,已出版160余種詩、書畫、哲學(xué)之著述,國家圖書館珍藏其中119種。范曾提倡“回歸古典、回歸自然”,身體力行“以詩為魂、以書為骨”的美學(xué)原則,對中國畫的發(fā)展貢獻很大,開創(chuàng)了“新古典主義”藝術(shù)的先河。1984年,日本岡山范曾美術(shù)館建立;1986年,捐建并主持南開大學(xué)東方藝術(shù)系;2008年,南通大學(xué)范曾藝術(shù)館揭牌;2011年,榮獲中華藝文獎終身成就獎。有24字自評:癡于繪畫,能書;偶為辭章,頗抒己懷;好讀書史,略通古今之變。
下面,我們就隨范曾先生來看莊子的逍遙。
道家管錐
管錐,這個詞,來源于《莊子?秋水篇》,意思是,我的認識非常淺顯。道家管錐呢,不是說道家這一哲學(xué)派別淺顯,而是說它太博大精深了,以致我們后人對它的論述和認知都還非常淺顯。這當然是謙虛的說辭,但是也很有道理,因為,道家學(xué)派,諸子百家中的老子和莊子,是我們中華民族巨子般的哲人,一般人對他們的思想、境界及認知還真的比較淺顯。
范曾他很謙虛,他說自己談?wù)摰兰?,談?wù)摱幌日埽褪枪苠F他們,很淺顯不能述及萬一。
《漢書?藝文志》(就是之前我講的著名中華史家班固的大作)把中國的學(xué)問歸納為10家,有儒,法,名,墨,道,陰陽,縱橫,農(nóng)家,雜家,小說家。道家指的主要是老子和莊子,這里的道家與后來的道教不是一個概念。
道家是探討宇宙本體的一種哲學(xué),老子在《道德經(jīng)》里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strong>這個“大”就是道,道就是老子對宇宙本體的哲學(xué)感悟。而“宇宙”這個詞,最早是由莊子提出來的,他說,“宇”是橫無際涯的空間,“宙”是無始無終的時間,宇宙就是空間和時間。
而道教呢,是將老子看作道的化身,將老子神秘化,信其不是地上的古哲,而是天上的神靈。在地上建立道觀,信徒們進行供奉,將之作為一種宗教領(lǐng)袖來信仰、傳播和膜拜。
老子本人絕對想不到后代會把他看成天上的神,崇拜他的人都煉丹吃藥,追求長生不老。老子莊子強調(diào)的是人要回歸自然,要絕智去圣,因為“慧智出,有大偽”,人類的智慧一出現(xiàn),大的虛偽也來了,一產(chǎn)生社會契約,一有了“你的”,“我的”這兩個詞后,我的你不許拿走,你的我也不要占有,人類就有了區(qū)分,就失去了“天下為公”的大道之行。
廣東廣州市圓玄道觀圖
老子和莊子認為在混沌的原始社會,一個人如能和天地精神相往還,有一個非常自由開放的心靈,無憂無慮,回歸自然,心靈安靜,凝思寂聽,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就有一個大境界。所以老子講清靜無為,棄絕知識,返璞歸真。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圣人主張仁義,都是因為不仁不義的社會才產(chǎn)生了對仁義的追求。老子沒有否定過天,他的哲學(xué)都是談天談自然。孔子追求仁義,是使人向善,“思無邪”。而莊子呢,他認為天地萬物齊一,沒有什么區(qū)別。老子的無為不是徹底無為,而是更加有為,無為無不為,唯其不爭,而天下莫能與之爭。莊子和老子不同,他是徹底無為,不是無為無不為,不是不能與之爭,而是不爭,不為物累,和大自然融為一體。老子的學(xué)問是自然的人格化,孔子 “天垂象,圣人則之”,是人格的自然化,莊子是人的本體和自然本體無間融為一體,這就是三者的區(qū)別。
莊子是徹底無為的實踐者,老子還有個無不為的終極目標,莊子是徹底無為。楚王請他做楚國宰相,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他寧愿做在泥水里自由曳尾的魚,也不愿成為廟堂里被供奉的神龜。
莊子本人據(jù)《史記》記載,“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嘗為漆園吏?!?/strong> 漆園吏向來有兩種解釋,一說以漆園為古地名,莊子曾在此做官;一說解釋為莊子曾在蒙邑中為吏主督漆事(蒙在今河南商丘市北),多數(shù)學(xué)者認同后一種說法。漆事,大家千萬不要認為它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管理漆器的小事情,在戰(zhàn)國時代,許多征戰(zhàn)的車馬及兵器都要用漆來加工涂飾,同時民間也有許多漆器生活資料,所以這個漆園吏就是國家重要的戰(zhàn)略及民生物資管理部門的主管,地位也很重要,否則楚王一國之君也不會請做漆園吏的莊周去做更高的宰相。
莊子講萬物都有同一性,寫了《齊物論》闡述“齊一”,古代有棵大椿樹,以8千年為春,以8千年為秋,很長壽了,但是朝菌不知夕晦,夏蟲不可以語冰,它與只活一早上的草菌,只活一夏天的小蟲子從更遠的角度來盾,對宇宙來說都是一眨眼的工夫,沒什么區(qū)別。
諸子百家,除了老子,其他的莊子都不認同,都把他們痛罵一遍,最慘的是儒家,被罵得體無完膚。
當然,這里的“罵”絕非市井之俗,而是一種更高的對天地對自然對人類對社會組織形態(tài)的哲學(xué)思考,只不過每個人思考的角度不一而已。
無所待的逍遙神游
范曾所繪莊子圖
莊子的著述從《漢書?藝文志》里記載,有54篇,西晉郭象認為這54篇有很多是后人加進去的,最后確定下來33篇,其中最沒有爭議的是莊子的《內(nèi)七篇》,《逍遙游》、《齊物論》、《養(yǎng)生主》、《德充符》、《大宗師》、《應(yīng)帝王》、《人間世》,這7篇完全是莊子的筆法,氣勢雄闊,古今文化人沒有一個不佩服的。古代的讀書人床頭必放4本書,《史記》、《漢書》、《莊子》、《離騷》,簡稱史漢莊騷,不讀這4家的書籍,不了解這4家的學(xué)問,你都不好意思稱自己是文化人。
孔子和他的弟子,為什么會受到莊子無情的批判?因為他講治、講心機,講知其不可而為之。而莊子,生活在自己的心靈里,與自然合成一片,在他看來,各種工具使人有機心,有機心人類就會墮落。機器不停發(fā)展,對人類到底是好是壞?這很難回答。20世紀60年代,世界上有一個羅馬宣言,提出科學(xué)的零度發(fā)展計劃,認為人類的科學(xué)發(fā)明目前已經(jīng)夠了,不需要再發(fā)展。當時這成為科學(xué)家的笑柄,沒有人真聽真信,結(jié)果仍是科技大步向前。今天,我們這個世界有了大量的轉(zhuǎn)基因食品,制造的原子彈氫彈全部加起來足以毀滅整個地球,甚至生化武器一勺子炭疽就可以毫不費力摧毀任何一個國家,還有現(xiàn)在讓人恐怖的人類基因圖譜可以任意改變誕生出新的生命,這樣的事是好還是壞,誰也不敢不正視莊子當年的擔憂。萬一有幾個充滿野心的狂妄政客利用了這些東西,誰知道還有沒有地球?
原子彈爆炸圖
莊子在他的內(nèi)7篇中講述了他的美好世界,《逍遙游》是要絕對的心靈的自由;《齊物論》是要與天地萬物有同一性;《養(yǎng)生主》講人要適應(yīng)自然;《人間世》講有用和無用,有有用之用,還有無用之用;《德充符》講不僅要同一,還要渾然一體;《大宗師》就是自然,人的大導(dǎo)師大宗師就是自然;《應(yīng)帝王》講需要一個人,這個人能夠進行無言之教,應(yīng)該做帝王。
莊子講到美,認為美就要順乎天,天是什么?是大美的所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它是無言之教,它每時每刻教導(dǎo)著我們。有人會問,臺風美嗎?海嘯美嗎?地震美嗎?它們摧枯拉朽,帶來重大災(zāi)難。朋友們請注意,這樣的觀點完全是從人類自己的利益出發(fā)來做判斷,其實對于自然來說,這是一種自私的心理。在莊子看來,萬物齊一,《齊物論》中,美存于天籟,地籟和人籟中。地動山搖、山崩海嘯就是地籟;人間各種各樣的聲音,人從內(nèi)心產(chǎn)生的聲音、氣息和氛圍,就是人籟;這個聲音美妙之極,極其悅耳,仿佛天際傳來,是天籟。莊子說我們?nèi)俗鳛檎J識的主體,要和大自然渾然為一,形成一種無隔無封的狀態(tài),就能夠聽到天籟、地籟和人籟,這就要求人有不偏不倚的至正之心,不能從自己的利益為出發(fā)點看問題??鬃訛槎Y,為樂,為人類的小社會,莊子認為這使人失去本真之性,不是至正,而是偏頗,所以和失去本性吃人心肝的盜跖一樣,二人沒有什么不同。
莊子的美學(xué)思想是徹底的真和樸,一切違背自然本真之性的,都要鏟除,徹底鏟除,所以他才那樣釜底抽薪地全盤否定孔子。莊子講究真,人的本性應(yīng)該像風的吹動那樣自然,相濡以沫的仁義不如相忘于江湖的自由,個體生命及精神絕對自由,像魚相忘于江湖,人要相忘于仁義??鬃又v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相互之間以仁義禮儀來相求和約束,簡直就是違背人性,畫地而趨,這對主張人性徹底自由和精神解放的莊子來說,無疑是被瞧不起的。我們今天講人人平等,是在人類社會的組織架構(gòu)里的共識,而莊子,他更高地站在了大自然的角度,他講的是萬物齊一,萬類霜天競自由,所以,他是獨與天地精神相往還的大哲和巨子。
因為莊子崇敬本真之性,所以他為了闡述自己的思想,往往會發(fā)表很極端的言論,讓很多人覺得無法接受,但是,他洗盡鉛華,反對一切人工的創(chuàng)造,卻創(chuàng)造了一個天地大美的理想國,一切美都有相同性,這個相同性在于自然的本真之性,“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你看,月亮永遠寧靜地布灑著清輝,星辰永遠在遙遠的天際晶瑩閃爍,它們從不說話,世世代代的人來來往往,它們卻永恒在天上,永遠那樣美。
美呀,那是月亮和星辰的所在。
莊子希望人能貼近自然,回歸自然,不要太相信理性工具,說“有機事必有機心”,機心無限制發(fā)展以后,人類離滅亡也就不遠了,這種警世之言,在2300多年前,在全世界,在中國的戰(zhàn)國時期,沒有一個人能達到這種高度,沒有一個人能和莊子對話,他是一個孤獨的思想者。看看人類自己吧,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人們發(fā)現(xiàn)了核能,原子彈的爆炸結(jié)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愛因斯坦說,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結(jié)局,我不可以估計,可是我可以肯定地說,第四次世界大戰(zhàn)的時候,人類要用石斧來對打,因為人類的文明已經(jīng)完全沒有了。
想想現(xiàn)在人類制造出來的已在某些領(lǐng)域向人類發(fā)起挑戰(zhàn)的智能機器人,難道不正應(yīng)兌了莊子的話?機器無堅可摧,因為它沒有會心的笑和含淚的眼,人類的機心用到極致,人類自己為自己送葬。
莊子說,我們來到世間,有無窮的事在等著我們,如何應(yīng)對無窮?就是要簡單化,隱言忘機,最好是無知無識的醉漢,離形去智,心靈到自然中與鳥獸草木同在。要站在圓的中心,在圓心上看任何東西都沒有區(qū)別,“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這是一種是非,另外又是一種是非,沒有絕對和唯一;方可的時候,方不可來了,方不可的時候,方可來了;可以做的事情,一定有一個不可以的東西在對立面,不可以做的事情,也有對立面是可以的。
“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huán)中,以應(yīng)無窮?!?/span>
事物存在“這個”和“那個”的對立面嗎?“彼”是那個,“是”是這個,果真有這個差別嗎?果真沒有這個差別嗎?“彼”和“是”都“莫得其偶”時,就是沒有對立面的時候?!爸^之道樞”就是在環(huán)中,在環(huán)中就能夠以應(yīng)無窮。萬物都存在對立的一面,事物對立兩面誰也離不開誰,相互依存,不要重視它們的區(qū)別,要看到它們的同一性,齊一性,齊一到無有其偶的地步,沒有對立的東西。
莊子用盡一切反科學(xué),反技巧,反藝術(shù)的極端語言,讓人們回到大自然,他為了這個目標寫成的文字汪洋恣肆,排山倒海,成為先秦諸子百家中最為宏麗的一家,這樣走極端,這樣洋洋灑灑,好像不如此就不能表達他回歸自然的決絕。他看一切文明的演進都是人類對大自然的背棄,他徹底反對智巧和文明,一切人類的罪惡,都來源于心智的開發(fā),他希望人類心智不開,回到混沌的世界。
莊子這樣走極端,他就是用極端來警戒你。莊子是這個世界上第一個在語言和思維上提出未來應(yīng)該限制科學(xué)發(fā)展的人,科學(xué)必須被限制,沒有限制的科學(xué),對人類貽害無窮,因為你不能預(yù)料開發(fā)以后的結(jié)果。在今天,莊子的思想得到了越來越多科學(xué)家、政治家和普通民眾的認同,現(xiàn)在看,莊子之所以偉大,因為他有一雙慧眼,穿越時空和迷霧,看到了遠方和未來。
莊子顯靈記
范曾所繪莊子
莊子強調(diào)自然,認為“萬物有成理而不說”,一切萬物都一定有個成理,這不是一般人所知曉的。萬物怎么生,它知道怎么生嗎?知道其所以得嗎?它不知道。它就是那么自然地存在。它本來很快樂,只要你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它,給大自然,大自然就會因為你違背它的本性和規(guī)律而不悅,就用凋亡來報復(fù)你。
所以,莊子的思想用最簡單的話來講就是不要強加意志于自然。
莊子心中,自然的存在是一種不待矯飾的本真之性,人類的小智“上悖日月之明,下爍山川之精,中墮四時之施,”,簡直就是個禍害,圣人的仁,義,禮,樂,由于背棄齊一的自然,使自然有了區(qū)別,有了分崩離析。莊子希望在無知無欲的世界里,人們有著共同的天地大德,“萬物群生,連屬其鄉(xiāng),禽獸成群,草木遂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人之間沒有區(qū)別,沒有結(jié)黨營私,也沒有黨同伐異,有同樣的德行而不偏私,純?nèi)巫匀坏奶煨裕褪撬v的“天放”。
莊子妻死,鼓盆而歌。他的妻子死了,他還擊缶而歌,萬物齊一,妻子是自然,自然也是妻子,她只不過是到了自然之中以另一種形式存在。這種天地逍遙,是心靈達到自由的狀態(tài)。
莊子的終極思想,是齊一,渾一,宇宙萬有都在一體,事情沒有一個絕對的對立,齊一齊物,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莊子要求無為,無謂,無求,無欲,無名,無利,無功,這些都無,都不需要。他講有一個天門,天門打開,是無際之崖,這個無際之崖里有一個無何有之鄉(xiāng),什么都沒有,連時間和空間也沒有。天門在什么地方?莊子說就是自己的心里,天門就是自己的心。后代大哲人王陽明的心學(xué),就是受莊子影響,“心外無天,心外無物”,一切煩惱微不足道,一切爭端微乎其微。
莊子《至樂篇》講到至樂,至樂是什么?就是沒有快樂。一個人到了沒有快樂的地步,就是最大的快樂。到了沒有用處的時候,就是最大的用處。一切都是瞬息,善待本真之性。人類科技無限發(fā)展,據(jù)說基因技術(shù)今天可以使人活到200歲,壽命長了,快樂就一定增加嗎?這種屬于心靈的東西,技術(shù)可不能大言可以解決。
莊子要的是徹底回歸,這個幻想是東方的烏托邦。人類智慧是無窮小的東西,而宇宙的智慧非常大,天地智慧無涯,我們以有涯追逐無涯,危險!
莊子圖像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所以,“至人無為,大圣不作”。至人在道家的概念中,是比圣人還要了不起還要高的境界的人,他就是無為的?;旎煦玢绲煤孟癫淮嬖?,它實際上存在著,它沒有成“形”以前“神”就聚會了。萬物畜而不知,萬物生發(fā),它不知道怎么生發(fā)的,這是大自然的根本規(guī)律。這是天賦的本根之性,不要找答案,這是六合之外的事情,圣人存而不論。道不可說,你不要以有涯逐無涯,不要問自己不可能知道的事情。有人批評莊子的不可知論,這些可知論者,又知道了宇宙多少?萬分之一?億萬分之一?
范曾所繪莊子
莊子就好像站得很遠很高,在看現(xiàn)在和未來;他又站在一個沒有區(qū)別的中心,身居環(huán)中,體悟玄德大道的無窮之門,體悟沒有開始的無何有之鄉(xiāng)和無封無隔的大自然。莊子痛批孔子,因為儒家追求人道,而莊子追求天道。萬物齊一,生死齊一,宇宙的一切稍縱即逝,要順應(yīng)這種變化。“大塊勞我以生,息我以死”,大自然讓我活著,無非是使我勞累;讓我死了,正好我可以休息??鬃臃浅,F(xiàn)實,他治國齊家平天下,忙碌得不行,不考慮生與死的根本問題,“未知生,焉知死?”而生死是哲學(xué)最根本的問題,古今中外大哲沒有一個不談這個問題的,莊子的觀點是“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你的每一秒都在生,這一秒也在死,不必悲觀,也沒有必要。孔子提出法先王,莊子嘲笑說這是沐猴而冠,給猴子戴上人的帽子,還是東施效顰,更加丑陋。這兩位大哲的思想完全不同,可以說道不同不相與謀吧。
莊子極力推崇自然,對我國的文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歷史上凡是和“天真”,“真”,“自然”聯(lián)在一起的文化大家,沒有一個不受莊子的影響,劉勰,陶淵明,李白,蘇軾等等,不勝枚舉。莊子喜歡大自然的金石之聲,喜歡天籟,他對藝術(shù)的要求達到了最高的境界。
范曾自己是個書法繪畫藝術(shù)家,他創(chuàng)作了一部《莊子顯靈記》,以莊子顯靈的形式,通過莊子與古今中外圣哲的對話,表達了范曾對人類深邃的思索。
《莊子顯靈記》是一篇長達3000行左右的長詩,是集詩書畫、文史哲、儒釋道于一身的作品。《莊子顯靈記》醞釀于京津,著述于巴黎,融屈騷漢賦、唐詩宋詞、戲劇套曲及自由體新詩等不同風格、不同體裁于一爐,打造出一種全新的長篇藝術(shù)體裁,成為詩歌中的一朵奇葩。全詩為對話體,通過虛擬莊子與太始、愛因斯坦、海德格爾、畢加索、柏拉圖及范曾曾祖父范伯子的辯難,尋究宇宙與自然的起始,探討生命與死亡的真諦,辯駁深淺與美丑的分際,詰問克隆與工具主義的非理性沖突,平息恐怖主義和后現(xiàn)代主義的磨難,多種思想學(xué)術(shù)碰撞沖擊,上下物理、往復(fù)辯難、辭語犀利、激蕩生輝。詩里寫“太空”:
“也許您不知道什么是太空。
你說那是月亮和星辰的所在,
是霞飛霧走的天穹。
那兒寒冷,是永恒的隆冬;
那兒明凈,像無痕的清夢。
啊,您的話語幼稚得一似蒙童,
你的思維宛若迂闊的冬烘。
啊,你幾乎因為狹隘雙目失明,
因為固執(zhí)雙耳失聰。
而您還自以為窮玄探微,
站在了智慧的頂峰;
還自竊喜取精用宏,
等待著癡愚的贊頌?!?/span>
范曾說這是他批評一般人對天穹的認識,而莊子的認識論是“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nèi),圣人論而不議”,莊子深深地知道宇宙橫無際涯,奧妙不可窮盡,人類生命短暫,想以非常有限的生命探究宇宙的全部,那是癡心妄想,宇宙不可窮盡。
對于這個不可窮盡的宇宙,怎么相處?“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萬物同一,不可以傲視萬物,光的速度與蝸牛的速度一樣,沒有什么特別了不起。“上于造物者游,下與外死生,無始終者為友”,莊子的生活態(tài)度就是打開無窮之門,看到無何有之鄉(xiāng),這個無極之野里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非常悠長,是無窮。
在莊子的這個無窮的哲學(xué)概念中,人豈止是滄海一粟,地球也是滄海一粟,莊子要求齊一,以無是非來應(yīng)付是非,人生如夢,要欣然面對死亡,注意養(yǎng)生,能夠全身,盡天年,在這個過程中,要無私,無求,無失,無棄,無為,無用,無功,無名,徹上徹下,徹里徹外的無所求。
最后,范曾總結(jié)莊子有三大貢獻,一是要回歸到古代人的那種生活方式,沒有矛盾,沒有財產(chǎn),平均分配,像赫胥氏那樣,含哺而熙,鼓腹而游,與鳥獸草木同在;二是在2300年前,對人類機巧之心無限擴張敲響警示之鐘,范曾說這是莊子最偉大的貢獻,因為對人類未來的存在和地球的存在而言,莊子之說是最偉大的預(yù)言,把古希臘,古印度,古巴比倫全部的哲學(xué)家都找來,沒有一個人曾談到過由于機心的發(fā)展而導(dǎo)致人類的滅亡,這種偉大的預(yù)見獨為中國古哲所前瞻!第三個貢獻,范曾認為是莊子的語言之美,為先秦諸子之冠。老子玄虛,孔子質(zhì)樸,孟子雄辯,只有莊子縱橫捭闔,不可端倪,奇譎神妙,是大哲人,大美學(xué)家,大語言家,成為中國古典語言里非常獨特的一種,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河南商丘莊子故里莊周陵園
安徽蒙城莊子祠
至于莊子的貢獻是不是就范曾總結(jié)的這三種,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觀點。但是,咱們今天是從范曾的書里看莊子,要向大家說明的也是范曾的觀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莊子,范曾有,你有,我也有,而莊子,又是那樣讓人神往和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