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啪aⅴ永久无码精品毛片_91精品91免费观看_99热精品国产女和黑人_青青草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

歡迎來訪 東昌府新聞網-聊城視音頻新聞門戶網站

手機網站  |   幫助中心

首頁 > 文藝天地 >菅曉慧談藝錄

司馬家天下(下篇)——東晉

作者:東昌府新聞網 發(fā)表于:2018-08-08 09:59:55  點擊:


朋友們,316年西晉滅亡,司馬懿父子建立的基業(yè),在北方散失殆盡。在王羲之那一期談藝錄中,我曾提及面對北方天下大亂的形勢,羲之的父親王曠首次向司馬家族提出了南渡的倡議,瑯琊王司馬睿聽從了王曠王導等人的安排,打著去建業(yè)(今南京)平叛的旗號開始率領司馬王室及百家高門士族進行南下之旅,正式拉開了東晉立國的篇章,下面就讓我們一同走進東晉。

 

東晉開國

司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晉宣帝司馬懿的曾孫,瑯琊武王司馬伷之孫,瑯琊恭王司馬覲之子,晉武帝司馬炎從子。 

image002.jpg 

司馬睿像

司馬睿于公元276年(咸寧二年)生于洛陽,290年(太熙元年)襲封瑯琊王,曾經參與討伐成都王司馬穎的戰(zhàn)役;但是由于作戰(zhàn)失利,司馬睿便離開洛陽,回到封國。晉懷帝即位后,司馬睿被封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后來在王曠王導的建議之下307年即永嘉元年9月渡江至建鄴,極力結交江東大族,晉室政治中心,自此逐漸南移江東。

313年(永嘉七年)晉愍帝封司馬睿為丞相、大都督中外軍事。

316年,劉曜圍長安,1211日,晉愍帝無奈出降,西晉亡。

建興五年(317年)46日,司馬睿承制改元,即晉王位(尚未稱帝),改元建武,東晉建立,史稱東晉。

建武二年(318年)423日,晉愍帝死于漢國的訃告?zhèn)鞯浇瓥|,43歲的司馬睿才于426日即皇位(上尊號),改元太興,為晉元帝。東晉據長江中下游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地區(qū)。

司馬睿即位后,因為在皇族中聲望不夠,勢力單薄,所以得不到南方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穩(wěn)。王導運用策略,導演了一出戲:他在司馬睿參加的一次祭祀活動上,讓司馬睿坐上轎子,擺出一副威嚴的樣子,王導自己則領著一群北方名士,畢恭畢敬地騎馬跟在后面。這種肅然的景象震撼了南方的士族,他們紛紛下拜,決意擁護司馬睿,此舉穩(wěn)定了東晉政權,維持了偏安局面。司馬睿十分感激王導,任他為宰相,執(zhí)掌朝政。王導的從兄王敦則任大將軍掌控軍事,對不聽命的南方亂軍發(fā)兵征討,恩威并舉。王氏家族近屬居內外之任,布列顯要者人數甚多,形成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

image004.jpg 

王導畫像

司馬睿完全信任王導,叫他仲父,把他比作自己的蕭何。登基的時候,居然把王導一起拉到皇帝座位上,和他并肩坐著!這種過分的,其實就是。

image005.jpg 

王導去小妾別墅騎的牛車(陶牛車俑南京市鼓樓區(qū)象山東晉王氏家族墓葬出土

幾年過后,穩(wěn)定下來的司馬睿對大權旁落極為不滿,他引用劉隗、刁協(xié)、戴淵等為心腹,試圖壓制王氏權勢。

永昌元年(322年),素有野心的王敦以誅劉隗為名,在武昌起兵,直撲石頭城(即建康)。王敦攻入建康,殺戴淵等,劉隗投奔后趙石勒。司馬睿一敗涂地,無奈之下,司馬睿脫戎衣,著朝服對王敦說:

你如果想當皇帝,早和我說啊,我把皇位讓給你,還當我的瑯琊王去。何苦讓百姓跟著受苦呢?

司馬睿近似哀求的話,并沒有撫平王敦的野心。不久,王敦便自己為自己加官進爵,自封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司馬?;实弁骄咛撁腥魏问虑槎加赏醵刈鲋?。王敦看到太子司馬紹有勇有謀,便想以不孝之名而廢之,后因百官皆不從而作罷。4月,王敦還師武昌,遙控朝政。

司馬睿見無法動搖王導勢力,自己名為天子,號令卻不出宮門,漸漸憂憤成疾,臥床不起,永昌元年閏十一月初十日(32213日)病逝,終年47歲,在位6年。謚號元皇帝,廟號中宗,葬于建平陵(江蘇江寧)。遺詔由太子司馬紹繼位。

 

長安不見使人愁

司馬紹是司馬睿的長子,從小就很聰明。有關他最著名的傳說就是長安和太陽的故事。司馬紹年幼時,其父晉元帝司馬睿閑坐,將他放置在膝前,正遇上長安使者來,就問司馬紹:

你說太陽與長安哪個近哪個遠?

司馬紹回答說:長安近,不曾聽說過人從日邊來,由此就可以知道了。

司馬睿很得意兒子的回答,第二天,群臣宴會時為了顯擺,又問他這個問題,司馬紹回答說:

太陽近。

司馬睿臉色一變說:怎么和昨天說的不同呢?

司馬紹回答說:舉頭望日,不見長安。

司馬紹的這個回答除了說明聰明外,還有更深的政治意義,因為在西晉的談藝錄中我已說過,西晉原首都洛陽淪陷,已經為異族統(tǒng)治,司馬家族人逃到南方,才保住國祚,現在有人從長安來,東晉從皇帝到百官只能從心里思念故國,所以才會有深深的懷念,才會有不見長安的悲傷。

image007.jpg 

司馬紹圖像

王敦雖于永昌元年(322年)回到武昌遙控朝廷,但因為圖謀篡位,于太寧元年(323年)暗示要朝廷征召自己入朝,司馬紹于是以手詔征召王敦。及后,司馬紹積極準備京師建康的防護 ,最終于3247月成功擊敗王敦派來進攻的軍隊,平定了王敦之亂。王敦之亂被平定后,司馬紹下令不再問罪于王敦一眾官屬,又分別以應詹為江州刺史、 劉遐為徐州刺史、 陶侃為荊州刺史、王舒為湘州刺史,重整各州形勢,消除王敦以王氏宗族各領諸州以凌弱帝室的失衡情形。

朋友們,在這里,我們看到了陶侃為荊州刺史的任命,陶侃就是陶淵明的先輩,我在陶淵明那一期談藝錄中詳細介紹過。陶侃是南方寒門,司馬紹能夠任命他,說明司馬紹打破南北門閥限制,大膽起用南方人才。

image009.jpg 

陶侃畫像

image011.jpg 

江西南昌陶侃紀念雕像

正當晉明帝司馬紹準備大施拳腳時,上天卻沒有眷顧他,他病了,32510月去世,年僅27歲,在位4年。

司馬紹5歲的兒子司馬衍繼位,史稱晉成帝。這么小的孩子,根本無法親政,母親庚太后聽政,朝中掌權的是王導和皇帝的舅舅瘐亮及部分司馬宗室。王導不事權爭,外戚庚亮一手遮天,得罪宗室 ,重文輕武,引起帶兵的蘇峻及祖約(即聞雞起舞的名將祖逖之弟)反叛,327年起兵殺奔建康。328年攻入皇宮時,危急中8歲的司馬衍依然淡定讀書,他說害怕也不能保全性命,倒不如該干什么就干什么。在王導等人的保護下,小皇帝沒有受到傷害。

329年,庚亮,陶侃,溫嶠等人聯合起兵斬殺蘇峻等人,救出皇帝。內亂平息,此后10多年,東晉帝國仍然暗流洶涌,陶侃,王導,庚亮等人先后去世,北方強敵后趙石勒已攻打前趙劉氏,東北的慕容皝也建立了燕國,天下大勢依然征伐不息。

司馬衍逐漸掌握了權力,但上天又沒給他機會,342年,22歲的司馬衍病逝,又是一個短命皇帝。他的兒子才2歲,太小無法繼位,由21歲的弟弟司馬岳繼位,史稱晉康帝,不幸的是兩年后司馬岳一命歸西,才23歲。

上天似乎不再看好司馬家族,東晉的皇帝英年早逝,司馬岳的兒子司馬聃只有2歲,但2歲也得當皇帝啊,由他的母親褚太后聽政。

在晉穆帝司馬聃成長的10多年時里,北方后趙滅亡,慕容俊出兵占領整個河北,352年稱帝建立前燕帝國。氐族人苻健占領關中地區(qū),352年稱帝建立前秦帝國。天下重新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面。

東晉朝廷內部,347年桓溫西征四川滅掉成漢,把四川地區(qū)納入東晉版圖,結束了四川長達50多年的混戰(zhàn),今日四川省遂寧市即由桓溫命名。傳說桓溫的隊伍來到涪江中游的一個縣城,當他聽說這里是張飛率軍強渡涪江擊敗劉璋的地方,立刻趕到渡口,憑吊自己心中的英雄?;氐娇h城后,桓溫站在犀牛沉江的碼頭舉目遠眺,見遠方的靈泉山、臥龍山都靜靜地坐落在波光粼粼的涪江兩岸,遠望山巒疊嶂,近觀江面似錦,好一派和平安寧的人間美景?;笢卣兆砥溟g,忽聞一陣歌謠,一問方知這是蜀中幺妹出嫁時唱的歌,稱為坐歌堂?;笢睾闷娴刈哌M觀看,頓時感慨萬千,一種厭惡戰(zhàn)亂、渴望太平的思緒油然而生,告訴眾人:我此番前來平息戰(zhàn)亂,就是為了達到安寧。此地甚是祥和,就叫遂寧吧。

image013.jpg

四川遂寧市桓溫紀念像

354年桓溫又北伐中原,收復洛陽,一時聲威大漲。我在王羲之和陶淵明的談藝錄中都提到過大將軍桓溫,羲之尊稱比自己小的桓溫為桓公,淵明外祖父孟嘉即在桓溫手下,淵明非常傾慕桓溫,甚至盼望桓溫能取東晉而代之。

361年,司馬聃19歲,好容易可以親政了,不料又去世了,大臣們只好擁立司馬聃的堂兄弟司馬丕繼位,史稱晉哀帝。司馬丕繼位時21歲,卻迷戀修道煉丹,吃了幾年丹藥,365年去世,時年25歲。

從司馬紹到司馬丕,接連5個皇帝,加起來活了100多歲,平均壽命20多歲,根本沒有時間來施展政治抱負,也沒有什么治國功績,唯一可稱道的是這些皇帝書法不錯,也算沒有辜負東晉憑書法笑傲中國文化史的盛名。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365年,晉哀帝司馬丕吃丹而死,他的弟弟23歲的司馬奕繼位,史稱晉廢帝或海西公。

369年,桓溫第三次北伐,被前燕大將慕容垂大舉追殺,失敗而歸。早有心推翻東晉的桓溫想廢了司馬奕,并終于3721月借禇太后名義實施,還殺了司馬奕的兒子,立元帝司馬睿的兒子司馬昱為帝,史稱簡文帝,司馬睿就是咱前邊說的那個東晉開國皇帝。這一年,司馬昱52歲。

image015.jpg 

簡文帝司馬昱書法《慶賜帖》

司馬昱,是司馬睿最小的兒子,4歲喪父,7歲喪母,幫侄孫理政,最后被桓溫扶上皇位,成為東晉的第八位皇帝。司馬昱早知桓溫想自立的私心,打定主意不正面對抗,逢事就在桓溫面前流淚,搞得桓溫想讓他禪讓沒好意思逼宮。

司馬昱整日活在桓溫的陰影下,半年后就愁死了,桓溫想篡位,但太原王氏、瑯琊王氏、陳郡謝氏三大家族中的左衛(wèi)將軍王坦之,尚書仆射王彪之與謝安通力合作,終于成功將桓溫阻止。

372年簡文帝司馬昱郁悶而死,他的兒子司馬曜繼位,史稱晉孝武帝,此時司馬曜11歲,朝中大臣以謝安為首繼續(xù)阻擊桓溫,最終把想取東晉而代之的桓溫拖死,保住了東晉的國祚。

62歲的桓溫終于死了,外部前秦又來挑戰(zhàn),謝安不愧東晉的定海神針,派出侄兒謝玄建立精銳的北府兵,打贏了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zhàn)。

image018.jpg 

太元八年(383年)5月,前秦皇帝苻堅親率步兵60萬,騎兵27萬,以弟弟苻融為先鋒,于8月大舉南侵東晉。謝安臨危受命,以謝石為前線大都督,謝玄為先鋒,并謝琰、桓伊等人,領8萬兵馬,分3路迎擊前秦軍。11月,謝玄遣劉牢之以5千精兵奇襲,取得洛澗大捷,秦軍折損10名大將和5萬主力。12月,雙方決戰(zhàn)淝水,謝玄、謝琰和桓伊率領晉軍7萬戰(zhàn)勝了苻堅和苻融所統(tǒng)率的前秦15萬大軍,并陣斬苻融,淝水之戰(zhàn)以晉軍的全面勝利告終。

淝水之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最不可思議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晉軍的勝利并非因其軍隊較秦軍精良,而是勝在秦軍過于輕敵以及傳令系統(tǒng)不夠完善。一代雄主符堅領導的前秦是當時實力最強的國家,完全有一統(tǒng)天下的能力,這場戰(zhàn)役兩軍太過靠近淝水岸邊,兩方無法于陸地上作戰(zhàn),恐將形成長期的消耗戰(zhàn),晉軍遂要求對方稍微后退以便雙方交戰(zhàn),以寬容和仁慈著稱的苻堅不顧將領反對下令后退,由于秦軍人數過多,導致誤傳軍令,后方軍隊一退不可收拾,軍陣渙散,晉軍這才借機趁亂進攻,獲得勝利。

image019.jpg 

謝安故里河南太康市紀念像

image021.jpg

南京市謝安東山紀念像

謝安再接再厲,次年乘機揮師北伐,一路所向披靡,西收巴蜀,東收中原,東晉邊界迅速推進到秦嶺黃河一線,從疆域上達到極盛。謝安朝廷柱石般的地位引起了司馬曜和他的弟弟司馬道子的不安,在司馬皇室家族來看,謝安是必須要打擊和削弱的對象,也難怪,東晉的亂世,王敦,蘇峻,桓溫等軍功人物都在覬覦大位,誰又能保證謝安就會忠于東晉呢?

受到猜忌的謝安選擇了激流勇退,3856月,謝安主動交權隱退,4個月后病逝。司馬曜表面上傷心地哭了3天,內心慶幸謝安如此知趣地死掉了。

此時的北方前秦、魏、燕等少數民族政權正殺得天昏地暗,東晉成了實力最強的國家,司馬曜和司馬道子兄弟倆又開始發(fā)揮司馬家族擅長內斗的家風,倆人互掐起來,司馬道子權傾天下,迷信佛教,縱容手下賄賂買官,司馬曜則提拔王氏殷氏郗氏來對抗司馬道子,東晉朝廷出現奇特的主相朋黨相爭現象。兄弟倆斗了好幾年,司馬曜心情郁悶,只好借酒消愁,無日不飲,無飲不醉,難得清醒。

image023.jpg 

司馬曜畫像

39611月,司馬曜在宮中飲酒,對寵愛的張貴妃開玩笑:愛妃年老色衰,要被廢除。

其時,張貴妃不過30歲,對這句無心的玩笑話信以為真,直接搬來一床大被子,把司馬曜全身捂住,然后坐在上面,活活悶死,對外宣稱喝多了暴病身亡。司馬道子樂見哥哥死去,張貴妃沒有受到任何追究。

司馬曜在位25年,是東晉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時年35歲。他的兒子司馬德宗繼位,史稱晉安帝。

image024.jpg 

白癡皇帝司馬德宗畫像

年方15歲的司馬德宗是個比西晉司馬衷更加白癡的皇帝,從小就是傻子,話說不清,冷熱不知。國家大權掌握在叔叔司馬道子手中,司馬道子也是個酒鬼,治國無能,廣州刺史桓玄,就是大將軍桓溫的兒子起兵造反,這個情節(jié)我曾在陶淵明談藝錄中講到過。司馬道子治國無方,把權力交給17歲的兒子司馬元顯,自己則天天喝酒買醉。少年司馬元顯濫用大權,瘋狂斂財,嗜酒成性,和自己的父親司馬道子也鬧翻了,整個朝廷被這酒鬼父子攪得雞犬不寧,傻子皇帝照樣吃喝。

4024月,桓玄攻入建康,殺死司馬道子、司馬元顯父子,同時殺死一大批司馬宗室及不肯依附的高官。403年桓玄稱帝,國號大楚。傻子皇帝司馬德宗被封為平固王。

image026.jpg 

桓玄的大楚曇花一現,404年,大將劉裕起兵討伐,桓玄兵敗被殺,傷心的陶淵明發(fā)出了枝條始欲茂,忽值山河改的嘆息!405年,司馬德宗重新回到建康,繼續(xù)當他的皇帝。大將劉裕成為權傾一時的人物,409年北伐滅亡南燕,奪回山東等地。412年開始,劉裕在朝中獨攬大權,415年,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和雍州刺史魯宗起兵討伐劉裕,兵敗逃往后秦,劉裕乘機舉兵北伐,417年滅亡后秦,攻破長安。

image028.jpg 

劉裕兩次北伐 辛棄疾贊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此時的東晉王朝任何能夠制約劉裕的力量都不存在了,418年,劉裕讓傻子皇帝封他為相國,宋公,這年臘月,又把司馬德宗毒死,傻子皇帝享年37歲,在位22年。劉裕殺害安帝司馬德宗,立他的弟弟司馬德文為帝,史稱晉恭帝。司馬德文智商正常,33歲,但也是劉裕手中的一枚棋子而已。

image030.jpg 

宋武帝劉裕畫像

就是甘心做一顆棋子,司馬德文也沒能善終。1年多后,4207月,元熙二年,劉裕就逼著這位晉恭帝寫禪讓詔書。這位恭敬加從命的皇帝流淚說:“10多年前桓玄篡位,我大晉已經滅亡了,全靠劉大人才恢復晉朝,今天禪讓,眾望所歸!

于是,劉裕稱帝,國號大宋。晉朝,西晉也好,東晉也罷,正式成為歷史的舊篇。

司馬德文被廢為零陵王,這個歸零的司馬家族最后一位皇帝仍不肯被劉裕放過一條性命,劉裕派人送去毒酒,司馬德文篤信佛教不肯自殺而飲,于是,劉裕命令士兵把他掐死,死時距他遜位3個月。

image032.jpg 

司馬德文畫像

至此,東晉最后一位皇帝死去,成為前后共11位皇帝中的第11位終結者。東晉徹底結束,國祚共102年。

曾經是這塊土地上的最高統(tǒng)治者的司馬家族,從至尊降為普通的眾生,歷史上統(tǒng)稱為南朝的時期進入了宋齊梁陳的新時代。

朋友們,寫到這里,我的心里說不出是一種什么滋味。我們這個國度,上下5000年,朝代頻繁更迭,國號變來變去,皇帝已不是那個皇帝,中國卻還是那個中國,權位就是云煙,縱然你是最高統(tǒng)治者的帝王,最終也還是過眼云煙。就像這上下兩篇司馬家天下的談藝錄一樣,你能記住的司馬帝王名字有幾個?超過兩位就算不錯了,甚至一個也記不住。這沒有什么大不了,真正打動歷史和后人的,是文明,是無往不勝的詩歌、繪畫、書法等所有文化中凝結的美。

image033.jpg 

顧愷之《女史箴圖》  收藏于英國大英博物館

東晉是一個文化上頗不寂寞的時代,出現了不少引領中華文化的巨人,像王羲之,陶淵明,顧愷之,謝靈運等,都屬于書法、思想、繪畫、詩歌領域開宗立派的一代宗師,都對中華產生了長遠而深刻的影響,他們才是晉朝真正的主人,有他們的晉朝才有了內在的深度和風骨,有了讓后人渴望擁抱的溫暖。當然,這些內容不在我本期談藝錄的講述之中,他們的風華自有故事。

讓我們記住司馬家天下的晉朝吧,它是中華歷史長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河段,這一段有風吹來它獨特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