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
湖州趙孟頫紀念館
管道升與趙孟頫
朋友們,如果讓你們提一位在中國文化史上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千載獨步的大家,你會想到誰?蘇東坡。這個沒錯,蘇東坡是當之無愧的大家和全才。假如我再問你,還有沒有一位像蘇東坡一樣各個藝術(shù)領(lǐng)域通吃的大才全才呢?
真不大好找呢。一個人在一項藝術(shù)領(lǐng)域取得成就讓人贊嘆已屬不易,何況是詩書畫各個領(lǐng)域?但是,還真有一位,雖然做不到完全比肩蘇東坡,但也可以稱得上書畫詩歌的全能人才,咱們今天談藝錄的主角兒,元代趙孟頫,還有他的妻子管道升,兒子趙雍,這個三口之家,一樣成為我國文化藝術(shù)領(lǐng)域引人矚目的華麗家族。
去年,我買過一本書《讀懂趙孟頫,才能讀懂宋元》,這本書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是一本研究趙孟頫的作品。作者孫曉飛,筆名啞樵,都市砍柴人,現(xiàn)供職于《中國老年》雜志,任主編。曾出版長篇小說《兩情》,藝術(shù)史專著《“新中國畫”四大家》,系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電視臺大型電視專題片《正道滄?!?、《中華文明5000年》專家組成員。
這本書共分十二章,介紹了趙孟頫一生的經(jīng)歷,我們就跟著作者一起進入趙孟頫的世界。
從少年到青年的“前蒙古時代”
趙孟頫(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 ),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 ,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后代,屬于偏遠一支的宗室。嚴格來說,趙孟頫只能算是宋室宗親,而不是趙宋王孫。因為歷經(jīng)300年風吹雨打,到趙孟頫這一代,宋室宗親已有三四萬人之眾,他們湖州趙家這一支,已與一般人沒什么區(qū)別。而且北宋之初風氣是人們對家庭譜系并不重視,“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連名門世族也沒有家譜。趙孟頫本身是庶子,他的生母是父親的妾,地位并不高。1265年趙孟頫12歲時父親去世,日子從此不好過,成人后甚至窮得娶不上老婆。
趙孟頫家住湖州,離南宋首都杭州比較近。湖州風光尤勝,北宋時蘇東坡曾在此做官。元代文學(xué)家戴表元作詩稱贊:“行遍江南清麗地,人生只合住湖州。”趙孟頫家在湖州至少擁有兩座園林,其中一座為趙氏菊坡園,趙孟頫自5歲起開始學(xué)習(xí)書法,習(xí)《千字文》,十數(shù)年幾乎從不停歇,什么情況呢?就是每天要寫足500張紙,達1萬字,一寫就是十數(shù)年!看到這里,大家驚不驚嘆?為什么趙孟頫能成為書法大家?從5歲起就拿著毛筆每天至少1萬字地書寫和練習(xí)!別說拿著毛筆了,我們今天拿著硬筆每天認真寫上1萬字試試看,這是一件多么巨大的工作量!現(xiàn)在真正拿筆寫字的人少了,就是硬筆,每天能寫上10個字的人也少了。人們都在電腦上寫東西了,科技進步,時代不同,也許不可同日而語,但就是1萬字,你用電腦敲出來,沒有三四個小時也完不成。這說明真的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所有成功背后都有著超乎常人數(shù)十倍的付出!趙孟頫最有名的書法作品,就是他的各種書體的《千字文》,從童年、少年到青年,趙孟頫究竟寫了幾千遍《千字文》,連他自己都無從知曉!
父親去世,趙孟頫在生母丘氏嚴厲督促下發(fā)憤苦讀,無分晝夜。17歲時,趙孟頫以文學(xué)家的姿態(tài)走出湖州老家,此時,離南宋的滅亡已時日無多。1273年,趙孟頫20歲,為避戰(zhàn)亂,躲在遠離湖州的德清深山里,1276年,南宋被忽必烈的大軍所滅,時年趙孟頫23歲,中國從此進入了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共同組成的元代。
末世宗室的遺民生活
南宋滅亡,趙孟頫開始了遺民生活,此時的他寫了大量的遺民詩,“故國山川”縈繞在懷,“從此放浪形骸外,何處人間有悔尤?!钡饪壳甯叩牟缓献鳎w孟頫的大家庭坐吃山空,日子日漸下行,為生計所壓迫,趙孟頫不得不面對南宋已然逝去的現(xiàn)實。
趙孟頫苦練書法和繪畫的同時,拜大儒敖繼公為師,學(xué)業(yè)精進,達于朝廷。與此同時,趙孟頫與家鄉(xiāng)7名才子一起入選“吳興八駿”,成為一時才俊。趙孟頫27歲時母親去世,沒有了親人,沒有人可以安慰他那顆破碎的心,行走于上層,乞食于下層,這就是趙孟頫。1284年,趙孟頫幸運地遇上《淳化秘閣法貼》二、五卷,欣喜若狂,之后又千方百計收集其他幾卷,終于集齊全本九卷!有了《淳化閣貼》,趙孟頫反復(fù)臨摹,這一時期,他還見過王羲之的《眠食貼》、《大道貼》,王獻之的《保母貼》,書法水平迅速提高,經(jīng)過千百遍地揣摩學(xué)習(xí),加上自己的內(nèi)化創(chuàng)造,趙孟頫的書法水平終于達到了“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復(fù)二王之古,開一代風氣”的大家水平!
從22歲到33歲,整整11年時間,趙孟頫在貧困中蹉跎,靠做塾師過活,勉強果腹,沒有多余的錢娶妻成家。沒有娶妻,但趙孟頫并非沒有自己的家庭,他先納了一個妾,并生有一子,名趙亮。在元代,有著以財計婚的惡俗,當時人們普遍追求奢侈,婚禮花費很大,無力娶妻者大有人在,在某種程度上刺激了對“妾”的需求,對無力承擔正常婚姻者來說,納妾成了一種畸形的婚姻彌補手段。據(jù)學(xué)者譚曉玲研究,元代的置妾,有的是“正當求娶”,有的則是“直接購買”,這些,都是當時的“合法渠道”。
貧困,無妻,有才,貌美,33歲的趙孟頫渴望改變自己的命運。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趙孟頫被來到江南尋訪遺賢的行臺侍御史程鉅夫舉薦,覲見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贊賞其才貌,對他頗為禮敬,授集賢直學(xué)士,趙孟頫終于有了“工作”和地位!
娶妻才女管道升
趙孟頫沒出仕之前,書畫詩歌才子之名已廣為人知,入選程鉅夫的舉賢名單后,做官已是板上釘釘?shù)氖?。湖州鄉(xiāng)紳管伸看上了趙孟頫,有意把自己的女兒仲姬許配給他。
此時的仲姬,也就是管道升,已是28歲的大齡女了。這個年齡別說在元代,就是今天,也是大齡女青年了。為什么這么大了卻沒有嫁人呢?這與元代的社會習(xí)俗有關(guān)。在元代,一些有身份有社會地位的士家大族,輕易不嫁女,形成一種“嚴于擇對”的現(xiàn)象,就是大戶人家給女兒找婆家,詩禮巨族是他們的必選,如果沒有,寧可不嫁。管道升28歲而晚嫁,正是出于“嚴于擇對”的風氣。而這,也是在36歲的趙孟頫入選朝廷訪賢名單,馬上就有官做的情況下才做出的選擇。
管道升對趙孟頫一見傾心。為什么呢,因為一是趙孟頫長得非常好,“孟頫才氣英邁,神采煥發(fā),如神仙中人。”這是元史里對趙孟頫外表的記載,這樣的大帥哥當時一入朝堂,滿朝皆驚;二是趙孟頫本人非常有才,書法繪畫及做詩早已名動湖州,管道升本身是才女,才女當然喜歡才子;三是趙孟頫此時還沒有正妻,管道升入門即是正妻,趙孟頫萬一以后做了高官,可以憑正妻的身份獲得封贈。事實上正是如此,趙孟頫榮升一品大員之后,管道升獲封魏國夫人。
管道升能詩,能書,能畫,能刺繡,是一位全能型的才女,據(jù)說長相也十分美麗,是“女神”級的人物。
管道升《墨竹圖》
管道升《竹石圖》
管道升《瀟湘煙嵐》圖
管道升到底多有才呢?據(jù)說她擅畫墨竹,能作七八十種墨竹,她在用墨上不求變化,竹葉不講究層次,行筆多用中鋒,最上面的竹葉常作“燕飛式”,生動自然。有論者稱“晴竹新篁,是其所創(chuàng),寸絹片紙,人爭購之”,可見管道升畫竹在當時已有盛名。
管道升在湖州瞻仰佛寺時在一堵粉墻上畫了《竹石圖》,高約丈余,寬一丈五六,巨石以飛白手法畫成,晴竹亭亭而立,栩栩如生,一時引得四方游人蜂涌而至。此圖今藏于故宮博物院,用墨濃淡有致,筆勢飛舞。管道升的畫,為中國古代女子畫作中現(xiàn)存年代最久遠的畫,有諸多名人題跋印章,堪稱國寶。
管道升作的詩也趣味高雅,比如《自題墨竹》:
內(nèi)宴歸來未夕陽,綃衣猶帶御爐香。
侍奴不用頻揮扇,庭竹瀟瀟生嫩涼。
詩的前幾句并無奇絕之處,而最后一句,卻陡起新意,令人驚嘆。一個“嫩”字,既寫出風的清新,又畫出新竹之風如少女一樣的嬌嫩之態(tài),令人擊節(jié)!
還有一首《梅花》:
雪后瓊枝嫩,霜中玉蕊寒。
前村留不得,移入畫中看。
一個“移”字,充滿機智,真是妙極。
當然,還有她那著名的《我儂詞》把對趙孟頫的深情寫成了千古絕唱: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
情多處,熱如火。
把一塊泥,
捻一個你,塑一個我。
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diào)和。
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管道升不僅畫技精湛,做得好詩詞,她的書法造詣也很高,小楷端莊,行草俊逸,她曾手書《金剛經(jīng)》,贈與名山古剎,也曾奉旨書寫《千字文》,受到元仁宗高度評價。
看看,這樣的管道升,也只有趙孟頫可嫁,否則還真找不著配得上她的人。相比之下,我們的千古才女李清照命運就沒有管道升幸運,李清照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第一才女,其夫趙明誠才氣不如她并先她去世,后經(jīng)顛沛離亂,李清照竟然被一個叫張汝舟的惡人騙財騙色且家暴不止,極其悲慘。
管道升是丈夫疼,兒女敬,皇帝也欣賞,本人又大才,可以說是一個中國古代罕見的幸福女人。與趙孟頫結(jié)為連理,她“處家事內(nèi)外整然”,夫妻二人以書畫傳情,相贈互題的書畫作品不在少數(shù)。在管道升去世后趙孟頫親手寫下《魏國夫人管氏墓志銘》,并稱“夫人天資開朗,德容言功,糜一不備,翰墨詞章,不學(xué)而能”,評價甚高。
博學(xué)多才趙孟頫
趙孟頫像
看完了管道升,我們還是來看一看趙孟頫。為什么人們把趙孟頫稱作可以和蘇東坡比肩的全才呢?因為他憑一己之力,令魏晉風韻重回元代主流,大楷小楷篆隸行草無一不精,并以書法之筆來繪畫。
書畫同源、貴有古意的書畫思想,開啟了文人畫的新時代。他的藝術(shù)影響之廣之深令人驚嘆,元四家?guī)缀醵伎煞Q得上是他的學(xué)生,
趙孟頫博學(xué)多才,能詩善文,懂經(jīng)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在繪畫上,山水、人物、花鳥、竹石、鞍馬無所不能;工筆、寫意、青綠、水墨,亦無所不精。他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于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jié)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與顏真卿、柳公權(quán)、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
趙孟頫在中國書法藝術(shù)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力。他在書法上的貢獻,不僅在他的書法作品,還在于他的書論。他有不少關(guān)于書法的精到見解。他認為:“學(xué)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xué)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
趙孟頫傳世書跡較多,有《洛神賦》、《道德經(jīng)》、《膽巴碑》、《玄妙觀重修三門記》、《臨黃庭經(jīng)》、獨孤本《蘭亭十一跋》、《四體千字文》、《歸去來兮辭》、《蘭亭十三跋》、《赤壁賦》、《道德經(jīng)》、《仇鍔墓碑銘》等。著有《尚書注》、《松雪齋文集》12卷等。傳世畫跡有大德七年(1303)作《重江疊嶂圖》卷、元貞元年(1295)作《鵲華秋色》卷,圖錄于《故宮名畫三百種》;皇慶元年(1312)作《秋郊飲馬》卷,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著有《松雪齋文集》10卷(附外集1卷)。
鵲華秋色圖
雙松平遠圖
趙孟頫確立了元代繪畫藝術(shù)的審美標準,他取法唐、五代,重氣韻、講骨法,追求自然質(zhì)樸的藝術(shù)效果,批評南宋瑣細濃艷或故作奇崛的創(chuàng)作弊端和不良習(xí)氣,從而重建古樸率真、溫馨蘊藉而又清新典雅的美學(xué)品格。趙孟頫博學(xué)多才、書畫俱佳,因此才能夠得出“書畫本來同”這一重要的美學(xué)原則,開創(chuàng)了“文人畫”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明人王世貞說:“文人畫始于東坡,自雪松敞開大門”,這句話客觀地道出了趙孟頫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
趙孟頫《二羊圖》
趙孟頫的山水畫不但將鉤斫和渲淡、丹青和水墨、重墨和重筆、師古和創(chuàng)新,乃至高逸的士夫氣息與散逸的文人氣息綜合于一體,使“游觀山水”向“抒情山水”轉(zhuǎn)化,而且使造境與寫意、詩意化與書法化在繪畫中得到調(diào)和與融洽,為“元四大家”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zhèn))那種以詩意化、書法化來抒發(fā)隱逸之情的文人畫的出現(xiàn),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上述理論與實踐,將趙孟頫推向了開元代繪畫風氣宗師的地位。
滿門皆才俊
趙孟頫作為一代宗師,不僅他的友人高克恭、李衎,妻子管道升,兒子趙雍受到他的畫藝影響,而且弟子唐棣、、王淵、姚彥卿,外孫王蒙乃至元末黃公望、倪瓚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繼承發(fā)揚了趙孟頫的美學(xué)觀點,使元代文人畫久盛不衰,在中國繪畫史上寫下了綺麗奇特的篇章。他與兒子趙雍、孫子趙麟都作《人馬圖》,稱《三世人馬圖》,傳為佳話,三幅畫現(xiàn)都在美國,由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當然成就最高的還要數(shù)趙孟頫的外孫王蒙,他是元代四大畫家之一。
趙孟頫《人馬圖》
子趙雍《人馬圖》
外孫王蒙《太白山圖》
趙孟頫管道升一家在元代受到了皇帝的賞識,元仁宗稱其“一家皆能書”。皇帝的稱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一家人在書畫藝術(shù)上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中國書畫史上的奇觀。這個現(xiàn)象十分有趣,可以告訴現(xiàn)代人家庭教育,身體力行的家風熏陶對一個人成才來說多么重要。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家族都是滿門滿門的優(yōu)秀,每讓后人追思的時候充滿贊嘆,詩風繼世長,這里的“詩”可以看作廣義的文化和藝術(shù),是啊,唯有傳承文化才能使一個家族立于不敗之地,地位、財富、權(quán)力相比之下不過是一縷輕煙,輕得都沒有重量。
比翼雙飛,千古璧人,趙孟頫管道升可以笑看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