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啪aⅴ永久无码精品毛片_91精品91免费观看_99热精品国产女和黑人_青青草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

歡迎來訪 東昌府新聞網(wǎng)-聊城視音頻新聞門戶網(wǎng)站

手機網(wǎng)站  |   幫助中心

首頁 > 文藝天地 >菅曉慧談藝錄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擔裝 四大皆空相——雨打風吹去風流袁克文

作者:東昌府新聞網(wǎng) 發(fā)表于:2017-12-21 10:05:57  點擊:

1.jpg

               天津袁世凱故居

2.jpg

             天津袁克文故居

3.jpg

           袁克文故居內(nèi)展出的袁氏家族和國家領(lǐng)導人的合影

 

4.jpg

                    袁克文

大家是否還記得我在《大清最后的掌舵人載灃》那期談藝錄中曾提到過這位攝政王親政后第一件震驚中外的大舉措就是開缺袁世凱一事?今天的這期談藝錄與袁世凱有關(guān),要講一講袁世凱的二兒子袁克文。

袁克文這個人是一個十足藝術(shù)范兒的名士,對于書法繪畫音樂戲曲無不精通,他一生愛好廣泛,除喜好詩詞歌賦外,還極喜收藏字畫、古玩等,并酷愛昆曲和京劇藝術(shù),是著名的民國四公子之一,本人風流倜儻,俊秀蕭逸,作為談藝錄,真是再好不過的主角兒。當然,作為袁世凱的二兒子,他本身的經(jīng)歷也濃縮了歷史的風云,在他身上,我們可以到晚清民國的流年碎影,可以重溫那一段被流水帶走的光陰。他的故事非常精彩,朋友們,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出身與授業(yè)

袁克文,出生于1890年,字豹岑,也作抱存,號寒云。父親袁世凱,生母為朝鮮貴族金氏,朝鮮國王王妃的妹妹,出生在朝鮮。

袁世凱,大家非常熟悉,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tǒng),過去的歷史教課書中曾評為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的人,現(xiàn)在有一些較為客觀的評價,對袁世凱在歷史上的作用有了新的結(jié)論。1915年復辟帝制,不得民心,83天后悒郁去世。

袁世凱1882年帶兵入駐朝鮮,得到朝鮮國王李熙賞識,1884年賜金氏于他,金氏1890年生下袁克文。金氏是個美人,端莊秀美,因其貴族出身,琴棋書樣樣都會。袁克文本人長得一表人材,玉樹臨風,得自于親生母親的優(yōu)良基因。

1894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袁世凱于719日回國,其家人包括克文的生母等已先期回到中國。他們剛回國時,住在山東煙臺,第二年袁世凱去天津小站練兵,克文跟隨前往。1990年,袁世凱任山東巡撫,家人來到濟南,彼時,克文常與兄長等去大明湖游玩。

袁克文自小聰明伶俐,一直跟隨袁世凱的姨太太沈氏生活,沈氏本人是書寓先生出身,琴棋書畫全都來得,本沒有親生子女,對小克文異常嬌縱溺愛。書寓先生即時舊時高級妓女,是當時中國的一種特殊現(xiàn)象,也是當時達官貴人,三教九流混跡其中的一種社交場所,既有文藝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當然也有情色交易的成分。描寫這一群體比較有名的作品有朝邦慶的《海上花列傳》,作為一種特殊的狹邪文化現(xiàn)象,有機會的時候我會在談藝錄中談一談。袁克文在沈氏寵溺下,從小養(yǎng)成放蕩不羈的性格,而且揮金如土,從不知節(jié)儉珍惜。1918年袁克文南游上海,一次竟花去60萬大洋,而當時10塊錢就能買150斤大米!當時大總統(tǒng)徐世昌得知后,掄起拐杖要打斷他的腿,如此敗家行為實在令人震驚。

5.jpg

                   袁克文

 

克文不僅花錢如流水,十五六歲時就流連于青樓妓館,徹夜不歸。對此,沈氏一味袒護,甚至放言說:誰要是告訴他爸爸,我就和誰拼命!甚至生母金氏痛打克文,沈氏也不依不饒。這樣的情況下,克文簡直就像脫僵的野馬,完全就是一個浪子。這與后來袁克文42歲英年早逝也有關(guān)系,放蕩的行為過早地摧毀了他的身體。

袁克文15歲就學于天津北洋客籍學堂,孫師鄭任監(jiān)督。袁世凱任直隸總督時,在家設(shè)館,延請名師嚴修,方地山等人授業(yè),克文絕頂聰明,6歲識字,7歲讀經(jīng)史,10歲就會寫文章,15歲時已粗通詩詞歌賦。名師出高徒,袁克文在這些名師的指導下,學業(yè)猛進,掙下了才子的本錢。尤其是方地山,這位揚州才子,對克文影響最大。方地山是位飽學名士,且佯狂不羈,尤以撰寫對聯(lián)信手拈來為著,以至在京津一帶,有得方一聯(lián)而身價倍增的時風。袁克文與他亦師亦友,二人脾氣、性格、興趣愛好、為人處世大致相同,后來結(jié)為兒女親家,方地山的四女嫁給了袁克文的長子家嘏。

6.jpg

          袁克文與方地山

7.jpg

             方地山書聯(lián)

 袁克文的婚姻

1906年,袁克文16歲時,與時任天津侯補道的劉尚文之女劉姌(字:梅真)成婚。此時,袁世凱正在直隸總督任上,督署衙門賓客盈門,自是熱鬧非凡。劉梅真和克文同歲。她出身雖不抵克文是世襲大戶,但也是官宦之家,生性極賢淑,還能寫一手漂亮的小楷,且善吟詩作賦,曾有《倦繡詞》詩集問世。

    劉梅真18歲時生長子袁家嘏;20歲時生次子袁家彰。女兒袁家宜1930年底夭折。

8.jpg

            袁克文妻子劉梅真與兒女
    清末民風,凡是有些作為的男子,大都頻頻納妾,以此彰顯地位。頗承乃父家風的袁克文,自然也不例外,且更甚之??宋膿衽?,講究色、才、藝、德四全。凡是和他過有交往的女子,可謂個個是百里挑一的名媛、才女。至今,袁克文有據(jù)可考的10多位姨太太,均為國色天香的奇女、才女。象無塵、溫雪、棲瓊、眉云、小桃紅、薛麗清(大科學家袁家騮博士之生母)、蘇臺春、小鶯鶯、花小蘭、高齊云、唐志君、于佩文(即袁家楫生母,家楫為天津市連續(xù)五屆政協(xié)委員)等,此去彼來,遞次而進。

9.jpg

            袁克文兩位如夫人蘇眉云與于佩文
    
袁克文對他的這些新歡舊愛很隨意:兩情相悅時則結(jié)為琴瑟,互相厭倦時則折柳分杈。分手后也不會反目成仇,有的還可以朋友般來往。

10.jpg

             袁克文一家合影

11.jpg

12.jpg

            袁克文抱著小兒子袁家楫


    
袁克文是性情中人,好聲色,且鐘情。他一娶再娶雖因天性好色,但卻傾注真情;與新歡舊愛的記游懷想詩詞,一如與朋友交往,對友朋的妻妾及親眷端肅文雅,即便是到了青樓,也彬彬有禮,如同去尋紅顏知己,從無輕薄之態(tài)。這是一種修養(yǎng)和天性,但這種妻妾成群的生活也有難言之痛。袁克文自評:“既不得于父兄,又不得于妻子?!?/strong>他本人長期在天津法租界國民飯店包住一個房間,極少回家,甚至他的死因也與他在包住的4號房間喝花酒有關(guān),當真是孽緣。
  

反對父親稱帝

    對于袁世凱一直念念不忘的復辟帝制,在袁世凱的大家庭中,長子袁克定是其中的鼓吹者,甚至一度以皇太子自居。而袁克文,卻反對父親稱帝。袁世凱妻妾眾多,兒女也眾多,而且這些孩子都很有才氣,無論外貌還是內(nèi)涵都很好,其中二子袁克文和五子袁克權(quán)都是文采風流。(袁世凱的子孫后代大多都很成才,有的成為我國文藝、物理、火箭等人文及科學領(lǐng)域的領(lǐng)軍人物,這是后話。)

    對于袁克文,長兄袁克定一直采取提防措施,甚至一度把他視作繼位路上的障礙加以陷害。袁克文深知天下形勢,南方革命黨反對帝制,北洋內(nèi)部也不同意袁世凱復辟,這種情況下,父親要帝制自為,無異于玩火。袁克文做詩莫到瓊樓最上層以諷勸復辟。但袁世凱不聽不顧,仍于19151213日復辟帝制。這種情況下,為了打消兄長克定的擔心,袁克文讓父親封他為“皇二子”,以示自己無心與“皇長子”競爭“皇位”,而且更加以名士自居,成天和一群文人清客詩酒自娛,流連忘返。

13.jpg

14.jpg

             袁克文的“上第二子印”

袁世凱復辟遭到全國人民反對,83天后這場鬧劇即已落幕。袁氏全家從天堂落入凡間,成了普通人家。這件事最痛苦的是袁克定,對袁克文來說,未嘗不是解脫,從此這位公子哥一心一意過起了任情任性的生活。

是真名士自風流

袁克文天生出自富貴之家,講究吃喝玩樂,他不必為衣食奔忙,一生都在追求享樂,他喜歡金石書法,集聯(lián)填詞,冶游嫖妓,粉墨登場。

 

  袁克文喜歡唱戲,1915年,特邀江南昆曲名家趙子敬來京,向他學習昆曲。那個年代京劇、昆曲等名家表演往往引起巨大轟動,出現(xiàn)了許多戲曲藝術(shù)大家?;使F族子弟習學戲曲的非常多,袁克文虛心學唱,所有的昆曲劇目都難不倒他。

15.jpg

                 袁克文戲裝相

    19176月,辮帥張勛進京,此公酷愛昆曲,特意將京師昆曲名角請至江西會館,演戲三天。袁克文躋身其間,與溥侗合演《千忠戮》。溥侗是末代皇帝溥儀的族兄,也是一位才藝大家?!肚е衣尽分v的是明朝燕王朱棣爭奪皇位,帶兵攻破南京,建文帝兵敗,化裝成僧人逃亡的故事。袁克文飾建文帝,他體貌清癯,似弱不勝衣,把個建文帝描畫得惟妙惟肖。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擔裝,四大皆空相。

    歷盡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壘壘高山,滾滾長江。

    但見那寒云慘霧和愁織,受不盡苦雨凄風帶怨長。

    雄城壯,看江山無恙,誰識我,一瓢一笠到襄陽?!?/span>

    蕩氣回腸,似大有身世之感,唱至“恨少個綠衣使,鼓罵漁陽”時,聲淚俱下,目眥為裂。座下有昔日主張帝制的人莫不赫然變色,聽者之為淚下。

16.jpg

                袁克文戲裝相

 

    袁克文喜好戲劇藝術(shù),和名伶演員多有交往,利用自己的地位,大力提攜菊壇后學,還一度發(fā)起“全國伶選大會”,成為會長。

    袁克文擅長詩詞,刊有《寒云詩集》,錄有早期作品100多首。他的書法也自成一體,和其人一樣,有一種風流瀟灑,不拘一格的韻味。真草隸篆,無一不能,無一不精,時人能求到他的字為幸。袁克文花錢大手大腳,每次去上海,總是肥馬輕裘,而歸時一無所有,典當俱盡。他公子哥兒的脾氣不愿開口求人,過不下去了,便登報“寒云賣字”,108兩一副對聯(lián),求者盈門。有了錢,就不走了,沒錢了,再賣字。真是錢不花光不甘心,完全不顧煙火生活的名士范兒。碰到哪個地方水災風災,袁克文也把自己收藏的字帖宋朝宣和年間玉版《蘭亭序》精拓本賣了賑災。

17.jpg

              袁克文賣字廣告底稿

    袁克文寫字有獨到之處,就是可以不用桌子,把紙懸空,由人拉住兩端,他揮毫淋漓,筆筆有力,而紙無損。由于他終日嗜吸鴉片,懶于起身,便仰臥在床上,一手拿紙,一手執(zhí)筆,憑空書寫。寫完再看,字體娟秀,絕無歪斜,看者無不驚嘆。

 

18.jpg

 

19.jpg

 

20.jpg


袁克文興趣廣泛,喜歡集郵集幣,養(yǎng)貓養(yǎng)狗,凡是他認為有意思的事,都要嘗試,不過,他對人對事都用情不專,都是三分鐘熱度,疾風迅雨而來,煙消瓦釋而去,典型的公子哥兒性情。至于吸食鴉片,更是他的惡習,以致于一天當中多數(shù)時間躺在床上,晝夜顛倒。1927年,袁克文開始戒煙,每天還在報上發(fā)表戒煙經(jīng)過,從那時起,袁克文的煙癮逐漸戒掉,身體也慢慢發(fā)福。

 

文壇之星隕落

21.jpg

袁克文的家在天津河北地緯路6號,但他在法租界國民飯店4號房間長期包住,朋友找他,大都到飯店相晤。1931年過年時,袁克文長女家宜病逝,他心緒愁苦,過了1個多月,即322日晚,猝死于天津英租界58號路兩宜里袁宅,時年42歲。從此藝林名宿,又少一人。

袁克文死后,只在他的筆筒里找出20塊錢,他所在的青幫的徒子徒孫們出錢為他操辦后事。當時的天津市長也助了些錢,他的表弟張伯駒送上不菲的賻儀。(張伯駒就是我在前面溥儀盜寶談藝錄中提到的我國民間第一收藏大家,是一個真性情人物,和袁克文并列民國四公子,后面我會專門寫談藝錄談談這位讓人肅然起敬的愛國賢者。)

袁克文的葬禮十分隆重,由于他平生慷慨任性,朋侶天下,又因為他曾入青幫,是幫里地位很高的人物,所以,按青幫規(guī)矩,徒子徒孫200多人充當孝子,天津市軍政要員,富商巨賈,原北洋袍澤,悉來奔喪,隊伍達4000余人,場面十分宏大。另外還有千余妓女也自愿哭奠守靈,也算這位公子哥兒生前流連花叢的一點回報。

袁克文一生交友無數(shù),雖然都是筆墨文翰之交,筵宴冶游之友,真心懷念他的人也不少,他的喪事算得上風光旖旎,據(jù)說“靈堂里挽聯(lián)挽詩,層層疊疊,多到無法懸掛”。張伯駒所書挽聯(lián)為:

    天涯落拓,故國荒涼,有酒且高歌,誰憐舊日王孫,新亭涕淚;      芳草凄迷,斜陽暗淡,逢春復傷逝,忍對無邊風月,如此江山。

師友親家于一身的方地山挽聯(lián)為:

       聰明一世,胡涂一時,無可奈何惟有死;

    生在天堂,能入地獄,為三太息欲無言。

天津西沽,曾是寒云公子的埋骨之地,墓碑由方地山書寫。

22.jpg

 

    袁克文的家族成員十分眾多,妻妾成群,沒有名分或“一度春風”的情婦就更多了,據(jù)知情人講有七八十個;共有四子三女,兒子有:家嘏、家彰、家騮、家楫。女兒有家華、家宜、家芷。家彰、家騮曾留學美國。家嘏1961年死去;家彰現(xiàn)在美國;三子袁家騮為名高能物理學家,家騮之夫人吳健雄也是原子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的居里夫人。1973年家偕夫人吳健雄訪華,周總理接見了他們,并對袁家騮說:“你們袁家的人一代比一代進了!”2003年在北京逝世;

23.jpg

          1973年周總理接見袁家騮吳健雄夫婦

    四子袁家楫是袁克文最小的兒子,新中國成立前夕是中華民國海軍的一名下級軍官,跟隨部隊去了臺灣,駐防馬祖島嶼,后逃到香港,然后回到大陸,沒有工作,袁家楫就在搬運大隊做臨時工,扛米包、抬油桶、挑磚……什么樣的重活臟活都干過,現(xiàn)為天津市政協(xié)委員。

    袁氏家族在天津小洋樓里留下了多處蹤跡,而袁克文將他華麗一生謝幕在了天津兩宜里。袁克文死后葬在天津西沽,后來又由西沽遷往趙德莊,袁克文的四子袁家楫在幾年前曾對媒體口述,袁克文的墓還在趙德莊,只不過由于滄桑之變墳墓被平了,袁克文長子家嘏和次子家彰從國外回來后找到了父親的墳墓,加以修葺,又重寫了碑文。而袁氏后代中最出色的袁家騮,在回國后,也曾來到父親的墳前祭拜。

24.jpg

          袁克文的三個兒女袁家騮袁家華袁家楫在父親墳前留影

    袁克文,這位平生以曹植自居的大才子,時光無情,風流已被風吹雨打去,但是,重溫他的生平,我們可以在欣賞他留傳的書法之余,細細揣摸那段舊時光,那段歷史真實的剪影,和剪影中的風雨故人。

    那凝結(jié)其中的文化遺韻,最難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