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啪aⅴ永久无码精品毛片_91精品91免费观看_99热精品国产女和黑人_青青草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

歡迎來訪 東昌府新聞網(wǎng)-聊城視音頻新聞門戶網(wǎng)站

手機網(wǎng)站  |   幫助中心

首頁 > 文藝天地 >水墨東昌

黃賓虹

作者:東昌府新聞網(wǎng) 發(fā)表于:2016-12-08 16:04:45  點擊:

黃賓虹簡介

黃賓虹(1865.1.27-1955.3.25),祖籍安徽歙縣,生于浙江金華。原名懋質(zhì),又名元吉,后易名質(zhì);字樸存、樸人,亦作樸丞、劈琴,中年易字賓虹,以字行;號村,后更號濱虹;室名濱虹草堂;別署予向、虹叟、虹廬、黃山山中人等。是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shù)史上開派巨匠,杰出的中國畫大師,“千古以來第一的用墨大師”;是20世紀傳統(tǒng)中國畫(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四大家之一,有“再舉新安畫派大旗,終成一代宗師”之譽。

金華至歙縣時期(1865—1907):黃賓虹自幼攻讀詩文經(jīng)史,學習書畫及篆刻,曾在6歲時臨摹家藏的沈庭瑞山水冊,同時潛心研讀黃生、劉獻廷、顧炎武、黃宗羲等明代遺民的著作。1886年應縣試,補廩貢生。在揚州從陳崇光學畫花卉。在安慶從鄭雪珊學山水。1904年去蕪湖安徽公學任教。翌年,在歙縣新安中學堂教書。1907年去上海。

上海時期(1908—1937):1905年出版《國粹學報》,來滬后擔任《國粹學報》編輯。1907—1927年間,他先后編輯《神州國光集》、《神州大觀》、《歷代名家書畫集》、《中國名畫集》等金石書畫圖冊。任商務印書館美術(shù)部主任、《國畫月刊》編輯等職。做了大量搜集、整理、出版美術(shù)遺產(chǎn)的工作。1925年畫史專著《古畫微》刊行。1926年組織金石書畫藝觀學會,主編《藝觀》雙月刊。1928年出版《爛漫畫集》第1輯,完成《美術(shù)叢書》第4輯。曾先后執(zhí)教于上海美專、中國藝術(shù)??茖W校、昌明藝術(shù)??茖W校、新華藝專,并任暨南大學中國畫研究會導師。1934年發(fā)表論著《畫法要旨》,1936年刊行《黃賓虹紀游畫冊》。
   北平時期(1937—1948):1937年6月應北平古物陳列所和北平藝術(shù)??茖W校之聘,來北平鑒定書畫和擔任教授。這時他的山水畫融化古人與造化,獨創(chuàng)風格,日益鮮明。
   杭州時期(1948—1955):1948年離平赴杭,任國畫教授。1949年任中央美術(shù)學院華東分院(今中國美術(shù)學院)教授。1953年被授予人民藝術(shù)家稱號,當選為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1954年當選為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華東分會副主席,任中央美術(shù)學院民族美術(shù)研究所所長。1955年當選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2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黃賓虹擅長中國畫山水、美術(shù)史論、書法篆刻、詩歌等。平生遍游名山大川,寫生作畫。傳世作品《山水卷》等藏于故宮博物院,《蜀江歸舟圖》藏于上海博物館,《焦墨山水》藏于浙江省博物館,《九子山》等藏于中國美術(shù)館。出版有《黃賓虹紀游畫冊》、《黃賓虹山水畫冊》、《黃賓虹山水畫集》、《黃賓虹寫生畫冊》、《黃賓虹山水寫生畫冊》和《黃賓虹畫集》等畫冊多種。編著有《陶璽文字合證》、《古印概論》、《古籀論證》、《古文字釋》、《古畫微》、《虹廬畫談》、《鑒古名畫論》、《黃山畫家源流》、《畫法要旨》、《賓虹草堂印譜》、《畫學編》、《賓虹雜著》、《賓虹詩草》、《美術(shù)叢書》、《神州大觀》、《神州國光集》、《中國名畫集》等。
   在中國近現(xiàn)代畫壇上,黃賓虹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畫家。其畫風與豐富多變的筆墨,蘊涵著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與自然內(nèi)美的美學取向。幾十年來,黃賓虹的繪畫一直受到美術(shù)界的廣泛關(guān)注,并逐漸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影響著當今中國畫壇。
賓虹的繪畫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效應已顯示出來,而其藝術(shù)價值的顯現(xiàn),又是全方位的。除山水畫外,花鳥畫也境界不凡,書法成就更不能等閑視之;他還有著自己的畫學理論建構(gòu);其金石篆刻、文字學、考古學也頗有建樹。黃賓虹的確是一位“不能僅以畫史目之”的學者型藝術(shù)家。由于黃賓虹在美術(shù)史上的突出貢獻,在他90歲壽辰的時候,夏衍同志代表華東行政委員會文化局授予黃賓虹“中國人民優(yōu)秀畫家”榮譽獎狀。黃賓虹在杭州逝世后將所藏金石書畫文物二千余件及生前書畫作品五千余件,全部捐獻國家。

個人年表:

1865年(清同治四年乙丑),1月27日生于浙江金華鐵嶺頭街。 

1870年,開始讀許慎《說文解字》。 

1871年,黃賓虹隨黃崇惺游覽八詠樓,對崇惺的提問對答如流。
   1872年,黃崇惺再來金華,引薦歙縣經(jīng)師程建行教授黃賓虹兄弟四書五經(jīng)。
   1873年,黃賓虹初識畫理;臨摹家里所藏古書畫,對于沈石田的山水冊細加臨摹,“學之數(shù)十年不斷”;隨父游杭州,在杭州見王蒙山水,印象深刻,并臨摹。
   1874年,開始習篆刻,臨刻鄧石如、丁敬等印集。
   1875年,黃賓虹“五經(jīng)畢業(yè),習為詩”;這一時期的黃賓虹多畫時事、插圖、速寫等,開始打下堅實的速寫基礎;他還喜歡做五言詩,并題在自己的山水畫軸上;喜讀清代張浦山的《畫征錄》,手不忍釋。
   1876年春,在家鄉(xiāng)見到許多古人的書畫真跡佳品,對董其昌、查士標頗為傾心,“習之又數(shù)年”。
   1878年,畫家陳春帆畫黃賓虹一家“全家福”(又名“家慶圖”),以賀黃賓虹父親五十壽辰,黃賓虹視之為傳家寶,隨身珍藏。
   1879年,考取麗正、長山兩書院,獲獎學金,學畫勤奮。
   1880年春,家道中落,兄弟皆失學,惟黃賓虹得以繼續(xù)在書院舉業(yè);仿荊浩《筆法記》體裁,作《筆法散記》稿一卷,曾請麗正書院陳欽甫業(yè)師審正;隨業(yè)師李灼先、李詠棠游金華北山三洞,住李灼先憩園,并得以讀其藏書。
   1881年,從陳春帆學畫,并隨游義烏,得授畫理至詳。
   1884年,在安慶訪著名畫家鄭雪湖(鄭珊),鄭以王蓬心之六字訣“實處易、虛處難”授之。
   1885年,出新安江,經(jīng)杭州、南京至揚州,游覽大江南北山水,沿途寫生。
   1886年,遵父命問業(yè)于西溪小巧玲汪宗沂(仲伊),兼習琴、劍。
   1887年,赴揚州任兩淮鹽運使署錄事,在鹽運使程桓之子程虁引薦下,得以觀賞一些揚州收藏家所藏書畫;工作之余從陳崇光(若木)學花鳥,從鄭珊學山水。
   1889年,黃賓虹仍問業(yè)于汪仲伊,并習彈琴、擊劍之術(shù);與業(yè)師之子汪律本合作絹本《梅竹圖》床額一幅,并題詩“自繞清景在林坡,不羨芬霏次第過。香夢熟時頻惹蝶,綠痕浮起誤皴螺。開疑降雪春寒嫩,引到清風爽氣多。綽約風神真絕世,冰霜高潔又如何?!?;開始學習篆籀。
   1891年,仍問業(yè)于汪仲伊,并開始收集古璽印。
   1893年,整理黃次孫遺留的書畫,細心臨摹其精品;在從伯黃熙家看到浙江仿元四家卷。
   1894年春,請篆刻名家趙穆刻“黃質(zhì)之印”、“樸丞”、“樸丞翰墨”諸印。
   1895年,《中日馬關(guān)條約》簽訂,康有為、梁啟超等1300名舉子“公車上書”,黃賓虹致辭函康、梁,贊同他們的主張;夏,在貴池會晤譚嗣同,印象極深。
   1897年,由歙縣赴安慶,就讀敬敷書院;冬,回歙縣,與清末科武舉洪佩泉、科武秀才汪佐臣聚眾于岳營灘習武練兵,以圖大舉。 
   1898年夏,購得懷德堂全部房屋,即后來的“虹廬”,在畫室旁立了一塊族遺大石,名其室為“石芝閣”、“石芝室”。
   1899年春,以“維新派同謀者”罪名被告,遂離縣經(jīng)杭州、上海,到河南開封,及臘月才潛回歙縣。
   1900年,第一次游黃山,得畫稿三十余紙,雜體詩十余首;接受縣邑委托,約同鄭縉書承辦豐堨水利及管理農(nóng)墾事務。
   1901年,開始修理堨壩,工程進度很快,當年就有收益;堨務之暇,集藏印為《濱虹集印》,并為之作序。
   1903年,赴南京,訪清涼山龔賢的掃葉樓,觀賞龔氏黃山山水巨幅十幀。 
   1904年,從事堨務之余,襄理安徽公學,又任各校教員;攜弟子汪采白游歙南石耳山,作畫多幀。
   1905年,任新安中學堂國文教習并從事秘密活動。
   1906年,與許承堯、陳去病、陳魯?shù)玫鹊叫掳仓袑W教員組織“黃社”,名為研究國學,實為宣傳革命;在家設私立“敦素初等小學堂”;冬,接受革命組織決定,在自家屋后私鑄銅幣,作為革命黨活動經(jīng)費,擾亂清朝的幣制。
   1907年,私鑄銅幣被人告發(fā),避難上海,“黃社”解散;參加國學保存會,與鄧實、黃節(jié)編輯《國粹學報》,成為該雜志的主要撰稿人;編輯《神州國光集》。
   1908年,在上海與鄧實合編《美術(shù)叢書》,編輯《神州國光集》及各種書畫冊;參加“海上題襟館金石畫會”;在《國粹學報》連續(xù)發(fā)表《賓虹畫論》、《賓虹雜著--敘村居》,《賓虹論畫》為第一篇論畫文,分畫源、派別、法古、院體、重品、尚文六節(jié)。
   1909年,10月南社成立,黃賓虹成為最早加入南社者之一,與陳去病等赴蘇州出席南社第一次雅集,會后參觀了顧氏過云樓并觀其藏畫;黃賓虹開始輯錄刊行古印譜,在《國粹草堂圖》征題;為柳亞子作《南社雅集圖》;為蔡哲夫作《玄芝閣圖》、《雪味庵圖》;另作《歙縣漁梁》、《水墨山水》;作《檀干村圖》寄北京許承堯。
   1910年,黃賓虹與同道觀摩所藏古璽印,負責《南社叢刻》的印行工作;為黃晦聞作《蒹葭樓寫詩圖》;為鄧實作《風雨樓圖》;為狄平子作《平等閣圖》;為《神州國光集》第15集書寫刊頭,署“濱虹”。
   1911年,與鄧實合編《美術(shù)叢書》開始發(fā)行,全書共輯錄美術(shù)論著257種,包括書畫、雕刻摹印、磁銅玉石、文藝及雜記等五類。
   1912年,在上海愚園參加南社雅集,作山水立軸,款署“賓虹寫”,是最早的“賓虹”款;任《神州日報》主編;參加高劍父、高奇峰兄弟創(chuàng)辦的《真相畫報》的編輯工作,自第2期起至第17期,黃賓虹先后以“頎廠”為筆名發(fā)表了《真相報敘》、《上古三代圖畫之本原》、《兩漢之石刻圖畫》、《論晉魏六朝記載之名畫》、《論畫法之宗唐上、下》、《論五代畫院界作創(chuàng)體》、《論五代荊浩關(guān)仝之畫》、《論北宋畫之盛》、《東坡開文人墨戲畫》、《論宣和圖畫譜之美備》、《論徐熙、黃筌花鳥畫之派別》等11 篇論文,另有時事評論文章一篇,及款署“大千”的寫生山水畫《焦山北望》、《海西庵》;這一年,黃賓虹與宣寓公發(fā)起組織“貞社”,研究金石書畫,接著在廣州成立了分社;《南社叢刻》刊登《濱虹草堂集古璽印譜序》。
   1913年,《美術(shù)叢書》陸續(xù)出齊;黃賓虹與吳昌碩合作《蕉石圖》,黃賓虹補石;為鄧實作《仿古山水冊》;為蔡哲夫作《泰岱游蹤》卷子;為陳去病作《征獻論詞圖》;為潘蘭史作《剪凇閣圖》;為劉季平作《黃葉樓圖》;為龐檗子作《龍禪語業(yè)室圖》;為秦更年治印,作《龍湫圖》。
   1914年,與鄭曼殊、蔡哲夫、王一亭為葉楚傖合作《分湖吊夢圖》;為蔡哲夫作《沖雪訪碑圖》;為胡石予作《近游圖》并題詩;為陳樹人譯述日本《新畫法》作序,序中引一段英文原文,這在黃賓虹的著作中極鮮見。
   1915年,任上?!稌r報》編輯;《南社叢刻》先后刊登黃賓虹《與柳亞子書》數(shù)封、《雷母陳夫誄》;創(chuàng)辦“宙合齋古玩書畫店”;《國學叢選》發(fā)表其《與高吹萬書》;為柳亞子作《分湖舊隱圖》,此畫題跋發(fā)表于《南社叢刻》上;作《潭渡圖》;為謝英伯作《抱頭室圖》;為徐仲可作《天蘇閣圖》;為胡石予作《近游圖》并題詩;應康有為之請,主編《國是報》,因意見不合,不久謝去;《神州國光集》改為《神州大觀》,繼續(xù)出版;《美術(shù)叢書》再版,增編40冊,共160冊。 
   1916春,為黃晦聞作山水軸;作《黃山獅子林》、《寫陸放翁詩意》。
   1917年,易字賓虹,遂以字行;作《金華雅巖村山水圖》;致函李尹桑談論金石,并為之作《秦齋治璽圖》。
   1918年6月夏,作駢文《優(yōu)曇花影序》,刊于《國學叢選》第十集;為蔡哲夫作《校碑圖卷》并題長跋。
   1919年,《濱虹雜著》自費付印,收入《潭渡黃氏先德錄》、《任耕感言》、《仁德莊義田舊聞》三篇。
   1920年,作《設色山水》。
   1921年,撰《蓄古印談》稿;為羅原覺所藏《宋拓云麾將軍碑》題跋;為高吹萬作《黃山圖》。
   1922年,4月入商務印書館編譯所事務部,任美術(shù)部主任;與汪鞠友、汪聲遠、汪珊若、楊雪瑤、楊雪玫等合作《寒林遠岫圖》;為徐珂作《天蘇閣》、《純飛館》二圖。
   1923年,《賓虹畫語》在上?!秶鴮W周刊》上發(fā)表,論述國畫之師徒授受及畫家之人品等;編《增輯古印一隅》印譜一部,及《增輯古印一隅緣起》、長篇《中國畫史馨香錄》在《國學周刊》發(fā)表;7月1日作《題畫壽佩忍先生五十》并題詩;12月黃賓虹《致胡樸安書》及三首七言古詩《題朱生君實延齡墨》、《題晴窗讀畫圖為顧某作》、《貴池塢渡北詫古松歌為汪鞠友題》發(fā)表在《南社叢刻》;撰《畫話》一文,在《小說世界》連載;為陸丹林作《項湖感舊圖》并題詩;為丹徒邦懷作《月夜驅(qū)車圖》并題詩;為韋心丹作《天南賞楓圖》;作《春江水曖鴨先知》、《擬杜東原筆意》。
   1924年,作《甲子新秋池陽湖上》詩;游蘇州,會飲于虎丘冷香閣,與椿樹、雪按合作《冷香閣圖卷》及《金松岑招飲虎丘冷香閣用劉龍堪原韻》七言古詩一首;為潘蘭史(飛聲)作《剪松閣圖》。
   1925年,在有正書局編印《中國名畫集》;黃賓虹所著《古畫微》由商務印書館發(fā)表;《鑒古名畫論略》在《東方雜志連載》;作《遙山蒼翠》。
   1926年,復任神州國光社編輯,整理出版《美術(shù)叢書》第3版;發(fā)起組織成立“中國金石書畫藝觀學會”,主持《藝觀》畫刊及雜志編務;先出《藝觀畫刊》第4期,有黃賓虹文《黔山人黃牧甫印譜敘》、《印舉商兌》、《南宋馬遠山水》、《惲南田山水》、《宋王詵山水》、《清陳章侯山水》、《五代黃筌花鳥》、《清王麓臺山水》及署名盎然的《滬濱古玩(書畫)市場記》;后改為《藝觀》雜志,第一集刊黃賓虹自撰文章七篇:《發(fā)行刊詞》、《國畫分期學法》、《篆刻新論》、《古印譜談》、《黃山畫苑論略》、《黃山前海紀游》、《王仲伊先生小傳》;作《擬李*古江寺圖》、《潭潭草閣帶灣*》。
   1927年,仍主持《中國名畫集》編印事務;黃賓虹輯錄古璽印譜刊行;為陸丹林作《紅樹室圖》;為馮文鳳作《碧梧仙館圖》及《丹楓白鳳圖卷》;作《曉江風便圖》。
   1928年,住在上海西門路西成里時,張善孖、張大千兄弟住其樓下,因張善孖養(yǎng)有一只老虎,黃賓虹就在門口貼了一副對聯(lián):“虹飛雨霽;虎嘯生風?!?;與丁福保、胡樸安、姚明暉等組織成立“中國學會”;任暨南大學中國畫研究會講席;在神州國光社任美術(shù)部編輯主任;與曾熙、陳剛叔、俞劍華、張善孖、張大千、馬駘、熊松泉等組織爛漫社,被推為正社長,出版《爛漫社同人畫集》;出版《神州大觀續(xù)編》、《藝觀》雜志;預約重印《美術(shù)叢書》,并續(xù)編第4集40冊。
   1929年,任上海美專國畫理論與詩文教授,又兼新華藝術(shù)大學教席;為神州國光社出版的《釋石濤花卉冊》撰文《釋石濤小傳》,其中有“石濤作品能兼眾長,少年畫筆極工,細如游絲;晚年縱逸之氣,可與徐青藤媲美,蓋其純而后肆,非若后世粗獷怪誕,即自詡為能事者已?!?;繼續(xù)主編《神州大觀續(xù)編》;編輯《畫史匯編文征明》兩卷,前言中有“雖耳目未周,猶多缺略,而區(qū)類董理、綜合修貫,區(qū)區(qū)搜采之意,亦已勤矣?!保辉凇端囉^》上發(fā)表《明代畫家沈石田先生傳》、《賓虹草堂古印譜序》、《古璽用于陶器之文字》、《虹廬畫談》、《重印美術(shù)叢書序》、《美展國畫談》、《籀廬畫談》;在《美展匯刊》發(fā)表《畫家品格之區(qū)異》;《古畫微》收入《萬有文庫》重新出版;刊行《賓虹草堂古印譜》。
   1930年,在中國藝術(shù)??茖W校任教授,并兼昌明藝術(shù)??茖W校教席,被新華藝專聘為國畫教授;神州國光社影印出版黃賓虹《陶璽文字合證》;《近數(shù)十年畫者評》、《古印概論》兩文分別發(fā)表于《東方雜志》27卷1號、2號;作品參加比利時獨立一百周年紀念國際博覽會,獲“珍品特別獎”;參與葉恭綽、陸丹林組織“中國畫會”;為汪己文作《卷施閣圖》并賦詩一首;為鄧爾匹作《綠綺園圖》,鄧為其刻“賓虹”。
   1931年,5月游雁蕩山,著有《游雁蕩日記》,大幅有《雁蕩山巨幛》、《大龍湫圖》、《三折瀑圖》、《響巖三景》、《鐵城壯觀之圖》及《雁蕩記游冊》等;為蔣叔南作《雁宕山軸》;為好友易忠簏作《山水圖》;為張大千藏王石谷畫《南巡圖》粉本題詩;為王秋湄作《北濠草堂圖》;為諸貞壯作《大至閣圖》;為銘初作山水并題詩;作《雁蕩風景》、《焦山北岸浮嶼》、《甘露寺》、《墨石》、《無數(shù)飛花送小舟》、《淺絳山水》。
   1932年,與謝覲虞、張大千、張善孖同游上海浦東,合作《紅梵精舍圖》;為《畫學月刊》撰《弁言》和《畫學常識》,并任該月刊主編;秋,赴四川游覽、寫生、講學,被四川藝術(shù)??茖W校聘為校董,兼中國畫系主任;作《潛縣落云山……浙皖紀游》、《黃山智慧海一角》、《丹臺……黃山游紀》、《臨安縣留山……浙皖紀游》、《舟山》、《羅東埠》、《白帝城》、《峨嵋山春色卷》、《孤舟山水云晴時》、《湖荷憶昨圖》。
   1933年,游峨嵋、青城諸勝,得詩稿、畫稿無數(shù);初秋,任暨南大學中國畫研究會山水畫導師;10月與王濟遠、吳夢非、諸聞韻等發(fā)起組織“百川書畫會”;參與修訂歙縣志,負責方技門;作《北碚紀游》、《設色山水扇面》、《江郎山化石亭》、《大背口》、《海山南望》、《堯山》、《象鼻山》、《桂林山水》。
   1934年,10月百川書畫會在上海湖社舉行第一屆書畫展覽會,黃賓虹、劉海粟、柳亞子、潘天壽、何香凝、王濟遠、俞劍華等30人參展;11月中國畫會出版《國畫月刊》,黃賓虹任編輯,該刊第一卷一、二、三、五期連載黃賓虹著《畫法要旨》、《致治以文說》、《國畫非無益》;編輯《金石書畫叢刻》,收入其《賓虹草堂藏古璽印序》一文;作《墨巢圖》、《峨嵋道中》、《白華》、《聽帆樓圖之二、之三》、《松石》、《甲戌題蜀游詩》、《山水贈天知》。
   1935年,在《國畫月刊》發(fā)表《新安派論略》、《中國山水畫今昔之變遷》、《論畫宜取所長》、《精神重于物質(zhì)說》等論文,《教育雜志》上發(fā)表《畫學升降之大因》一文;8月赴香港,與香港著名中國畫家李鳳坡、張谷雛、黃般若及蔡哲夫等游九龍半島,談論繪畫,集成《沙田問答》; 回上海,作《四川山水長卷》、《西湖長卷》贈陳柱尊;9月在劉海粟家的集會上與劉合作《蒼鷹松石圖》,又與徐悲鴻合作《雜樹巖泉》;12月聘為鑒定故宮書畫;作《灌縣離堆》、《黃牛山風景》、《龍鳳潭風景》、《設色花卉》、《黃鸝灣》、《雞回角》、《宋王臺》、《翠崖》、《深壑微磴》、《疏林春意》、《泛舟》、《漁樂》、《粵江風便圖》。
   1936年,4月《黃賓虹紀游畫冊》兩集由神州國光社出版;在滬鑒定故宮南遷書畫,其間5月至8月到北京鑒定存于故宮博物院書畫;9月《美術(shù)叢書》四集160冊出齊;為唐蔚芝作《茹經(jīng)堂圖》;撰《吳衡之譯某女士畫譜序》;《虹廬評畫》載于《學術(shù)世界》2卷1期;作《橫槎江上》、《湖波如鏡繞山斜》、《翠巒帆影》、《濃陰喁語》、《講外彩嶼》。
   1937年,4月全國美術(shù)研究學會成立,被推為臨時理事,辭去鑒定故宮書畫工作,應北平藝專之邀,北上任教;因七七事變滯留北平;8月執(zhí)教古物陳列所國畫研究院(館),并任北京藝專教授,兼職京華美專;作《水墨水山》二幅、《海山攬勝》。
   1938年,閉門讀書作畫寫作,作品有《設色山水》、《宋故行宮圖》、《光網(wǎng)樓圖》;撰《梁元帝松石格詮解》一文。
   1939年,蟄居北平,拒絕會見來訪的荒木十畝;為香港黃居素作設色山水長卷;作《黃山風景》、《淡沱云波見》、《括嶺入青天》、《息茶庵圖》、《海岸一角》、《李莼客句》;撰寫《畫史編年表》、《畫學之大旨》。
   1940年,寓居北平,研究金石書畫,撰文著述,著作有《濱虹草堂集古璽印譜》、《古玉印敘》、《濱虹草堂藏古印自敘》;另發(fā)表于《中和月刊》的論文有《畫談》、《庚辰降生之書畫家》、《醫(yī)無閭山摩崖巨手之書書畫》、《漸江大師事跡佚聞》、《龍鳳印談》、《周秦印談》、《釋儺古印談之一》;是年畫跡:《匡廬白云》、《設色山水卷》、《擬李*古寫蜀中山景》、《白云深處藥苗香》、《百般巒清流》、《疊翠泉生》、《春雨朦霏》。
   1941年,在《中和月刊》發(fā)表《陽識象形受觶說》附長詩《受觶篇》,《釋綏古印談之一》、《古印文字證》;為黃居素作花鳥軸;為陳叔通作《聽園校書圖》;作《西山有鶴鳴》、《粵西興坪紀游之一、之二》、《設色山水》、《具區(qū)漁艇》、《潭上清興》。
   1942年,作《寫李空同詩意》、《沒骨山水》、《蕭疏淡遠》、《擬李檀園筆意》。
   1943年,在《中和月刊》發(fā)表《垢道人佚事》、《垢道人遺著》。
   1944年,在《中和月刊》發(fā)表《畫家佚事》;作《擬董巨二米大意》、《閑閑草堂》、《山水扇面》。
   1945年,作《黃河冰封圖》、《歸獵》、《靈巖》、《南橋》、《桂林山水》、《設色山水》、《山水扇面》三幀、《金文聯(lián)》。
   1946年,作《挹翠閣圖》、《海印庵圖卷》、《設色山水》、《松濤》、《陽朔山水》。
   1947年,作《聰明才智訓草堂圖》、《擬元人花卉》、《擬董北苑筆意卷》、《寫元人詩意》、《金華洞風景》、《武夷山水》、《蜀山玲瓏》、《嚴陵上游寫景》、《閩江舟中所見》、《虎溪》、《青山斂輕云》、《紅塵飛盡》。
   1948年,由北平經(jīng)上海回到杭州,在杭州美術(shù)界舉辦的茶會上作題為《國畫之民學》的演講;撰《漸江僧》、《三僧傳》;作《山水軸》、《蜀山紀游》、《江山無盡》、《陽朔山水》、《山墨山水》、《寫陳擅詩意》、《嘉陵江上小景卷》、《坐年楓林百疊秋》、《擬米南宮意》、《山水詩軸酬君量》、《蜀江玉壘關(guān)寫景》。 
   1949年,8月被國立藝專聘為教授、被杭州市人民政府推為杭州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赴太泉、靈峰寫生;作《潭渡村圖》、《梅竹雙清圖》、《內(nèi)伶仃風景》、《云山疊翠》、《湖濱紀游》、《新安江舟中所見》、《西湖棲霞嶺南望》、《仙山樓閣》、《黃山異卉軸》。
   1950年,往棲霞嶺、孤山、玉泉、靈隱、天竺等處寫生;撰寫《宣歙書畫家傳》、《道咸畫家傳》、《古籀論證》;作《湖山爽氣圖》、《焦墨山水》、《擬王翹草蟲花卉》、《峰疊云回》、《挹翠閣圖之二》、《簡筆山水》、《雁宕瀧湫實景》、《青城樵者》。
   1952年,患白內(nèi)障,仍借放大鏡讀書、寫作、畫畫;作《黃山風景》、《黃山松谷白龍?zhí)丁?、《設色長卷》、《殊音閣摹印圖》、《湖山欲雨圖》、《山水》、《黃山鳴弦泉》、《湖舍晴初》、《擬色安吳》。
   1953年,年初被授予“中國人民優(yōu)秀的畫家”榮譽稱號;6月白內(nèi)障摘除,雙目復明,自訂“賓虹畫學日課節(jié)目”;10月當選為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中國文學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第二屆全國委員;作《南岳山水圖》慶毛主席六十壽;《松柏同春》為老農(nóng)余炳如慶壽;另作《芙蓉軸》、《神仙伴侶》、《新安江舟行所見》、《江上歸帆》、《橫槎江上》、《焦墨山水》、《蜀山圖》、《江樹圖》、《永康山》、《練江南岸》、《題贈怒庵山水扇面》、《羚羊峽》、《擬鄒衣白慎山水》等。
   1954年,4月當選華東美術(shù)家協(xié)會副主席、文化部任命為中央美院民族美術(shù)研究所(今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美術(shù)研究所前身)所長;7月當選浙江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撰寫《畫學篇釋義》一文;作《蜀江歸舟》、《云谷寺曉望》、《澄懷觀化》、《西溪草堂》、《青城宵深》、《富春覽勝》、《蒼靄靜籟》、《新安江紀游》、《風巖曲流》、《疊嶂幽林》、《敘州對岸》、《清涼臺西望》、《舟山》等。

1955年,1月當選全國政協(xié)第二屆委員;2月病重,其間還常與來訪者談畫,提出寫意的山水作品好像爆蟮片,要油多、火烈、手快;在半睡半醒時,猶用手指在被上點畫勾勒,說是在畫山水、畫梅花;3月25日凌晨,在杭州第一人民醫(yī)院逝世;3月27日舉行公祭,公祭會上家屬遵照遺愿,將收藏與自作書畫悉數(shù)捐獻國家;午刻葬于杭州市郊協(xié)山公墓(今南山公墓);


黃賓虹山水作品


黃賓虹山水作品


黃賓虹山水作品


黃賓虹山水作品


黃賓虹山水作品


黃賓虹山水作品


黃賓虹山水作品


黃賓虹山水作品


黃賓虹山水作品


黃賓虹山水作品


黃賓虹山水作品


黃賓虹山水作品


黃賓虹山水作品


黃賓虹山水作品


黃賓虹山水作品


黃賓虹山水作品


黃賓虹山水作品


黃賓虹山水作品


黃賓虹山水作品


黃賓虹山水作品


黃賓虹山水作品


黃賓虹山水作品


黃賓虹山水作品


黃賓虹山水作品


黃賓虹花鳥作品 


黃賓虹花鳥作品 


黃賓虹花鳥作品 


黃賓虹花鳥作品 


黃賓虹花鳥作品 


黃賓虹花鳥作品 


黃賓虹花鳥作品 


黃賓虹花鳥作品 


黃賓虹花鳥作品 


黃賓虹花鳥作品 


黃賓虹書法篆刻作品


黃賓虹書法篆刻作品


黃賓虹書法篆刻作品


黃賓虹書法篆刻作品


黃賓虹書法篆刻作品


黃賓虹書法篆刻作品


黃賓虹書法篆刻作品


黃賓虹書法篆刻作品


黃賓虹書法篆刻作品


黃賓虹書法篆刻作品


黃賓虹書法篆刻作品


黃賓虹書法篆刻作品


黃賓虹書法篆刻作品


黃賓虹書法篆刻作品


黃賓虹書法篆刻作品 



來源:央視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