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在談論“青春”的時候,究竟在談論什么?
從修辭層面而言,“青春”不僅是對人的年齡及身體狀態(tài)的描述,也描述了個人的心態(tài)、集體的精氣神乃至整個國家的發(fā)展前景。民族危難之際,李大釗慷慨放言:“一日有一日之黎明,一稘有一稘之黎明,個人有個人之青春,國家有國家之青春。”誠哉斯言!青春孕育無限希望,青年創(chuàng)造美好明天。一個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興旺發(fā)達。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對于這個從歷史深處走來、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古老國度來說,75年不過是白駒過隙。然而,就在這“彈指一揮間”,她卻經歷了從站起來、富起來邁向強起來,從積貧積弱到穩(wěn)步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驚天巨變。她無懼前進路上的風風雨雨,活力滿滿、熱氣騰騰,像少年一樣迎著朝陽奔赴未來。
青春有夢,未來的中國,夢想接連實現(xiàn)。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青年是善于造夢的,更是敢于圓夢的。作為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群體,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xiàn)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在青春的詞典里,從來沒有“不可能”這個詞條。青年的銳氣、志氣,就是我們實現(xiàn)夢想的底氣。
青春有詩,未來的中國,傳承悠久文化。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理解古代中國、現(xiàn)代中國和未來中國,要充分認識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xù)性。如今,為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年輕人“爆改”非遺、逐浪“國潮”,彰顯青年一代的自信與熱情。未來,中華文明重煥榮光,文脈傳承的“青春之歌”永不停歇。
青春有遠方,未來的中國,緊密連接世界。北京冬奧會“一起向未來”、杭州亞運會“心心相融,@未來”的口號久久回蕩,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世界青年發(fā)展論壇等國際交流平臺凝聚合作共識,推動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榮、進步的美好未來。青年一代奔赴遠方,讓開放的大門持續(xù)擴大,以世界胸懷書寫中國情懷。
青春有奮斗,未來的中國,奮斗創(chuàng)造奇跡。“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歷史畫卷總是在砥礪奮斗中展開,新時代更是奮斗者的時代。對于廣大青年而言,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我們還須繼續(xù)爬坡過坎、攻堅克難,在科技創(chuàng)新、鄉(xiāng)村振興、綠色發(fā)展、社會服務、衛(wèi)國戍邊等各領域各方面貢獻青春力量,以奮斗青春塑造明日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一代代中國青年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yè),成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
今年召開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的關鍵時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目標與理念,為廣大青年用奮斗擦亮青春底色、用拼搏書寫青春擔當提供了重要遵循,激勵廣大青年在新時代新征程跑好屬于自己的這一棒。
10月28日起上線播出的“青春中國·擁Bao未來”特別節(jié)目,不僅是一臺倡導青春上善好活法、展示青年潮流新表達的特別節(jié)目,也是一堂聚焦青年思想引領、呼喚改革擔當?shù)脑扑颊笳n。此時此刻,中國青年報新型文化業(yè)態(tài)“溫暖的BaoBao”也迎來了第三次升級——數(shù)字書香、文旅品牌、文創(chuàng)互動、情境消費、產品體驗五“Bao”一體。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現(xiàn)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我們綻放青春、“拼”出未來,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xiàn)代化挺膺擔當?shù)那啻浩?,爭取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span>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