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碧拼娙嗣辖嫉摹兜强坪蟆妨芾毂M致地描繪了詩人進士及第后得意喜悅的心情。金榜題名是古人“四大喜事”之一,通常,進士及第后便可加官進爵、光宗耀祖、福澤后代。可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為尊重、激勵士人學子勤奮努力,官府除張榜公布外,還制作了特別精美的“錄取通知書”。
古代最早出現(xiàn)的錄取通知書是“泥金帖子”?!澳嘟稹笔址ㄊ侵袊鴤鹘y(tǒng)的高檔裝涂工藝,用金粉或金屬粉制成金色涂料,用來裝飾箋紙或調(diào)和在油漆中涂飾器物。唐代開始,將“泥金”涂飾用于箋簡上,為“進士及第、到家報喜”所用。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泥金帖子》:“新進士才及第,以泥金書帖子附家書中,用報登科之喜?!奔八未娙藯钊f里《送族弟子西赴省》中的“淡墨榜頭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須封”,都提到了泥金帖子。而楊萬里詩中的“淡墨榜”又為何呢?古代科舉考試錄取的進士,用淡墨書榜,故稱為“淡墨榜”。
唐朝稍后出現(xiàn)的“金花帖子”,被視為“正式版”科舉錄取通知書,又稱為“榜貼”。宋洪邁《容齋續(xù)筆·金花帖子》說:“唐進士登科,有金花帖子……以素綾為軸,貼以金花?!钡搅怂未匀皇褂媒鸹ㄌ?,宋人趙彥衛(wèi)在《云麓漫鈔》中有記載:“國初,循唐制,進士登第者,主文以黃花箋,長五寸許,闊半之,書其姓名,花押其下,護以大帖,又書姓名于帖面,而謂之榜帖,當時稱為金花帖子?!薄包S花箋”是一種灑金粉的頂級用箋,用此來書寫通知書,可見其珍貴。宋陳繼儒《太平清話》卷四:“宋朝吳郡士登科者,始于龔識,其家居昆山黃姑,猶藏登第時金花榜帖,乃用涂金紙,闊三寸,長四寸許。”
明清朝以后,錄取通知書稱為“捷報”,或“報帖”,民間稱“喜報”。明人王世貞《觚不觚錄》云:“諸生中鄉(xiāng)薦,與舉子中會試者,郡縣則必送捷報?!薄度辶滞馐贰分械姆哆M中舉后,送來的就是捷報。到了清代,則出現(xiàn)了刻板印制的科舉通知書。
進士及第的通知書,其上面都寫些什么內(nèi)容呢?一般是,先把考官的姓名寫在上面,然后再寫具體內(nèi)容。鄉(xiāng)試中舉的錄取通知書相應簡單些,主要書寫被錄取學子的姓名、鄉(xiāng)貫及三代姓名。如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范進三兩步走進屋里來,見中間報帖已經(jīng)升掛起來,上寫道:‘捷報貴府老爺范諱進高中廣東鄉(xiāng)試第七名亞元。京報連登黃甲?!?/span>
現(xiàn)代的高考錄取通知書一般通過郵局或快遞公司郵寄到考生的手中。而在古代,通知書的送達比較隆重。各級官府會安排專人將通知書直接送到學子家中。送錄取通知書的人稱為報喜人,一般不少于三人,都騎著高頭大馬,高舉彩旗、旌幌,而且還帶上嗩吶班子,一路上鳴炮奏樂、吹吹打打,熱鬧非凡,猶如現(xiàn)在結(jié)婚迎親一般?!度辶滞馐贰分斜阌忻鑼憟蟀竦那榫埃骸爸宦牭靡黄暤蔫岉懀ヱR闖將來;那三個人下了馬,把馬拴在茅草棚上,一片聲叫道:‘快請范老爺出來,恭喜高中了!’”
中秀才、舉人或者進士及第希望比較大的人都會在煎熬中苦苦地等待喜報的到來,真是望眼欲穿!一般家中會有專人(仆人)在門口等候,一旦報喜的人到了,即大呼小叫向主人報喜。報喜是個好差事,衙門里的公差擠破腦袋想干這差事——碰到大戶人家,能得到主人賞的紅包,也就是“喜錢”;即使貧寒人家也能“湊合”一桌,賞些酒喝。正因為送喜報有利可圖,有人竟然在半道上搶奪喜報,送到主家以領取賞銀。嚴嵩在《鈐山堂集》中有這樣的記載:“京師人以報榜希厚利,先賂印匠,多印試錄名紙,伺啟閽得紙疾馳去,報早則金多,亦有惡少伺于途,挺仆其人,奪紙以去者?!?/span>
中榜者收到榜貼或喜報后,一般要將它張貼在廳堂里最顯眼的位置,如同現(xiàn)在家中懸掛的獎狀或與名人的合影一般,讓來訪者進門便能看到,以光耀門庭。
來源:西安晚報
編輯:王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