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體檢,總少不了尿常規(guī)這一項。
將一管尿液交給醫(yī)生后,就能拿到一張有幾十項指標的尿常規(guī)報告單。
但報告單上,往往布滿各種“+、-、↑、↓”,看得人一頭霧水。
尤其當結果顯示“異常”,更讓人擔驚受怕,擔心自己得了大病。
怎么讀懂尿常規(guī)報告?
一起來聽聽我院腎內二科主任張益民副主任醫(yī)師怎么說。
張益民解釋:“有些指標,即使報告結果顯示‘異?!?,也有可能是正常的,先不必嚇唬自己?!?/span>
尿膽原陽性
尿液濃縮,尿色深黃,就會出現(xiàn)尿膽原陽性。
例如喝水很少時,或早晨第一次排尿,顏色都會比較深。
如果同時膽紅素也是陽性,需要查血液的膽紅素水平,排除肝膽胰腺疾病。
尿比重偏高/偏低
尿比重反映了尿液的濃縮程度。
出汗很多、喝水不足時,可能會出現(xiàn)尿比重大于正常值,即假陽性;
反之,大量飲水后,尿液得到稀釋,尿布中則可能低于正常值,出現(xiàn)假陰性。
尿酮體陽性
酮體是脂肪分解代謝的產物,正常在尿中應是陰性,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的尿液中則會出現(xiàn)陽性。
但是,如果你不存在尿糖陽性,體型瘦,體檢前沒有吃飯,饑餓也可能導致尿酮體陽性。
小李今年26歲,前不久單位體檢,竟然發(fā)現(xiàn)尿常規(guī)上寫著“尿潛血3+,尿蛋白2+”。
連夜在網(wǎng)上搜索:有人說“可能是假的,要再復查”,有人說“可能是腎炎”,又有人說“可能是腫瘤”。
越看越驚悚,小李趕緊預約了復查。
結果出來,“尿潛血3+,尿蛋白1+”。
小李很疑惑:這到底嚴不嚴重?自己平時也沒覺不舒服啊!
張益民指出,蛋白尿是腎炎的重要標志。
尤其是復查后,小李的尿蛋白仍舊是1+,再加上尿潛血陽性,持續(xù)的蛋白尿、血尿就更要懷疑腎炎了。
腎炎剛出現(xiàn)時,一般不會有不適,這常導致一些患者掉以輕心。
他們覺得“反正不疼不癢,應該沒什么問題”,就拒絕了醫(yī)生繼續(xù)檢查的建議,以至于到后期血肌酐升高,才發(fā)現(xiàn)腎已經硬化,只能靠血液透析維持生命。
張益民建議,出現(xiàn)像小李這樣的情況,應進行尿紅細胞位相的檢查。
即檢查早晨四點到八點之間的兩次尿液,確定尿液中紅細胞的數(shù)量和形態(tài)。
如果尿液中紅細胞的總數(shù)超過8000個,而且形態(tài)不一的畸形紅細胞占了80%以上,就說明尿中的血是因腎臟內部過濾血液、產生尿液的部位出了問題所致,十有八九是患了腎炎。
如果尿液中紅細胞的形狀都一樣,說明尿中的血可能是因為生理結構畸形、結石、腫瘤等原因導致血管破裂,血液混入尿中。
后續(xù),可能還需要進行B超、CT或者核磁共振檢查,判斷有無結石、腫瘤等,還可能要進行腎穿刺活檢,進一步明確腎炎的診斷。
Q1:尿潛血陽性,就一定是血尿嗎?
張益民:并非如此,尿潛血陽性只能說明可能存在血尿。
尿路感染、腎結石、劇烈運動后、尿液標本有污染、泌尿系統(tǒng)腫瘤、血管畸形破裂等原因也可能導致尿潛血陽性。
建議到醫(yī)院檢查尿液血紅細胞位相。
Q2:尿蛋白陽性,可能是什么原因?
張益民:除了腎小球腎炎外,還要考慮糖尿病腎病、狼瘡腎炎等。
正常人不可能出現(xiàn)尿蛋白陽性,特殊情形下,如劇烈運動后、發(fā)燒、緊張等狀態(tài)下可能會出現(xiàn)一過性的蛋白尿。
這種情況需要復查,以免誤診。
30多歲的劉女士發(fā)現(xiàn),自己尿常規(guī)報告單上,尿紅細胞、白細胞和鱗狀上皮細胞、粘液絲都有升高,但她并未感覺身體有異常。
這會不會也是腎炎?
張益民指出,報告單上尿紅細胞、白細胞、粘液絲的升高,提示可能存在尿路感染。
白細胞是感染的重要標志,但是判斷尿路感染還要結合有沒有尿頻、尿急、泡尿痛等癥狀,沒有上述膀胱刺激癥的,叫做無癥狀菌尿,不需要治療。
其中,粘液絲正常情況下就會有,感染的時候會更多。
考慮到劉女士沒有尿頻、尿急等癥狀,尤其是沒有肉眼血尿,癌癥的可能性較小。
更大的可能是尿液標本存在白帶污染,陰道分泌物中常見鱗狀上皮細胞,因此建議她最好重新留取中段的尿液進行復查。
另外注意,如果男性尿液中的鱗狀上皮細胞過多,提示可能有泌尿系腫瘤。
這樣留取尿液標本,結果不易出錯
√ 檢查前一天,避免劇烈運動。
√ 使用醫(yī)院提供的一次性尿杯和標本管,不要用礦泉水瓶子、藥瓶等。
√ 留取二次晨尿,即當天起床后的第二次尿,既保證尿液新鮮,又保證相對濃縮。留尿標本前可以正常飲食,但不要大量喝水。
√ 留取中段尿,注意,不是尿液的前段,也不要在中斷排尿的情況下,取中間的尿液,以防污染。女性最好避開月經期。
來源:搜狐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