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地區(qū)在夏至節(jié)日里暑濕很重,那我們在衣食住行上又該注意什么呢?廣東人在這個節(jié)氣也特別容易“熱氣”,那如何知道是實火還是虛火呢?冬吃蘿卜夏吃姜,這個適合廣東人嗎?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康復中心林國華教授進行了解答。
夏季無病虛三分,生脈水鴨湯可補虛瀉熱
在中醫(yī)理論中夏屬“火”,五臟中屬“心”,長夏屬“土”,五臟中屬“脾”,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jié),根據中醫(yī)“天人合一”的思想,嶺南地區(qū)夏季的養(yǎng)生尤為重視對心脾的調養(yǎng),注意保養(yǎng)陽氣,防止人體陽氣津液消耗過大。
林國華教授認為嶺南夏季氣候暑多夾濕,暑濕礙脾,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對于一般人群,可煲“豆腐咸蛋芥菜湯”來喝,豆腐可益氣和中、清熱生津,咸鴨蛋滋陰降火,芥菜可宣肺利氣。
對于體虛的人,可以煲“生脈水鴨湯”來喝,配料有黨參、麥冬、五味子、陳皮、生姜、水鴨,其中水鴨肉可補益氣陰,黨參健脾補氣,麥冬瀉熱補水,五味子可清肅燥金、補五臟之氣,陳皮可健脾燥濕,生姜一可和胃、二可去腥矯味。此湯味道鮮美,可補虛瀉熱,益氣養(yǎng)陰。
對于常常外出作業(yè)的人,耗氣傷陰,暑濕之邪易中人體,可多飲綠豆海帶湯祛濕解暑、五味子泡水補虛斂汗。
喝涼茶“滅火”,先分清實火還是虛火?
現(xiàn)代人工作壓力大,熬夜次數(shù)多,聚餐喜歡吃火鍋、燒烤,很容易出現(xiàn)喉嚨痛、口腔潰瘍、煩躁等上火癥狀。廣東人一旦出現(xiàn)這些“熱氣”癥狀,便想喝一杯涼茶。林國華教授建議,喝涼茶前我們要先辨別這個“上火”究竟是“實火”還是“虛火”。
最簡單的辨別方法便是看舌苔,若是舌紅苔黃,便是“實火”,可選擇一些以清熱瀉火為主的涼茶。若是舌淡,苔薄或厚膩,喉嚨雖痛但不紅,口干但不欲飲,這屬于“虛火”,可選擇以祛濕利尿,滋陰降火為主的涼茶,對于這部分的人也可選擇喝淡鹽水,引火歸元。
陽虛體質,如何才能補陽又不上火?
現(xiàn)代人工作、生活常在空調房中度過,多靜而少動,常熬夜,喜喝冷飲,這些生活方式最損人體陽氣,久而久之,越來越多的人變成“陽虛”體質。那么在夏季如何做到補陽而不上火呢?
林國華教授推薦艾灸神闕穴、神道穴。神闕穴即肚臍,具有培元固本、和胃理腸的作用;神道穴位于人第五胸椎棘突下,具有清熱寧心的作用,在夏季艾灸神道穴可清瀉心火,除煩熱解悶。此二穴補瀉同施,皆是夏季養(yǎng)生的良穴。
【知多D】 夏天吃姜,會不會火上澆油?
此外林國華教授還建議多吃姜,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早吃姜,勝參湯”。很多人會有疑問:“生姜辛熱,夏天吃豈不是火上澆油?”
其實不然,夏季炎熱,我們體內的陽氣就會向外散,當陽氣在體表,體內的陽氣就會不足,胃腸容易虛冷,加上夏天人們喜歡吹空調、喝冷飲,寒氣進入人體,內傷脾胃。
早上借著人體陽氣升發(fā),喝一碗生姜湯(沸水煮適量生姜約10分鐘即可),可起到溫中和胃的功效。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