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雙卡雙待、雙攝像頭已難以吊起手機黨的胃口,雙屏便應運而生了。
7月26日,魅族發(fā)布新款手機,聲稱最大的創(chuàng)新就是采用了前后雙屏設計。前面的屏幕就不必說了,另一塊觸摸屏幕位于手機背面,很迷你,大小類似于一塊條形口香糖。
據(jù)美國《連線》雜志官網(wǎng)報道,跨國設計咨詢公司創(chuàng)意設計總監(jiān)伊安·李參與了外觀設計。在解釋雙屏手機的場景需求時,他說人們在正式的社交場合下,常常會把手機正面朝下翻過去,以顯示自己在認真聽取討論或會議,同時又因擔心收到新的信息而感到焦慮。而這塊屏幕的功能,是當你的手機反面朝上時,也可以及時讀取重要信息。
手機一茬又一茬地推新,功能也越來越令人眼花繚亂,大部分都如過眼煙云沒太在意。但看到“雙屏”二字時,心里還是咯噔了一下,就像吃壞牙齒的熊孩子看到商店又推出一種更誘人的糖果。
這個社會害上了嚴重的手機依賴癥。而手機的種種新花樣,沒有一樣不是像寵溺被慣壞的小孩一樣,讓他隨時隨地得到即時滿足。
想更快地獲得刷手機的滿足感?有指紋識別,只要指尖放在手機下方,立馬開啟虛擬世界。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在社交網(wǎng)絡上?有美圖軟件、拍照手機,讓你不刷朋友圈時,也在為發(fā)朋友圈而忙活。就連為拯救手機依賴癥而生的雙屏手機,也把你手機背面朝上時想看手機的沖動滿足了。說到底,是強化了你的手機依賴癥。
有很多關于人生時間分配的統(tǒng)計,比如人的一生會有多少時間用在吃飯、睡覺甚至上廁所上。如果要把一個人用在手機上的時間統(tǒng)計一下,一定是個極其可怕的數(shù)字。除了睡覺,我們很多時間都從指尖溜進了手機。心情好時刷,心情不好時也刷。有事時不得不刷,無聊時順手去刷。一個人時自己刷,很多人時就一起刷。
國外某攝影師曾專門以此為主題拍過一組照片。照片的主角或是一個人,或是一對情侶,或是幾個家人,或是三五好友,或是一群同事。拍攝完后,把這些人手里的手機后期處理掉,照片變得詭異異常。原本緊緊被手機鎖住的眼神,如行星失去了恒星一樣,只剩下迷惘和空洞。其實這位攝影師只是把我們出門忘帶手機的失魂落魄感,具象化到照片上而已。
前幾天有個名叫《北京,有2000萬人在假裝生活》的帖子成了朋友圈“爆款”。里面有句話說:“如果還有人愿意從城東跑到城西,和你吃一頓不談事的飯,就可以說是生死之交了?!贝搜圆钜樱鋵?,如果有人愿意把手機扔在家里,和你吃一頓不刷手機的飯,那才真正是生死之交。而且,從人們對手機的沉迷程度以及在其中投入的喜怒哀樂來看,不如說,手機才是我們假裝生活的地方。
我們的手機依賴癥還有救嗎?《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前不久到北京演講,談到人們應該如何應對信息時代洪水般的信息碎片時,他建議盡量遠離這些信息碎片,因為絕大多數(shù)沒有任何意義。尤瓦爾的做法是,每天花兩個小時遠離手機和網(wǎng)絡,進行冥想。但有多少人能做到像他這樣,就不得而知了。
至于以后,科幻電視劇《黑鏡》中展望了這樣一種場景:把人的大腦和網(wǎng)絡連接起來,這樣就可以完完全全沉浸在虛擬世界之中了。但愿,這不是手機依賴癥患者的最終結(jié)局。
來源:科技日報